“功能”与“结构”是相对应的。社会是一个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依赖的有机整体,彼此间根据不同需求,执行不同的社会功能(包括能力、功效和作用)。而要了解非政府组织在扶助弱势群体中的社会功能,必须对当代种种的社会结构有清晰的认识。同时,无论是个人、群体,抑或组织,都离不开国家和社会这个背景。也就是说只有把研究对象放于其所在的国家和社会之生态、人文环境中去,才可能更有现实意义。研究中国的弱势群体和草根非政府组织也必须将其放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中去理解,摸清他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探索是什么因素导致这样的结果,有何特点,等等。从而,研讨如何改善其处境,以使他们在中国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洪流中与整个社会一同向前行进。本章试图以理想与实际两种文化模式之差异及社会结构变迁理论为基础,对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有大量弱势群体的存在及其特征、社会定位等问题加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