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丧偶老年女性的生活状况及其收入保障
作者:
裴晓梅
徐勤
出版日期:
2008年12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12384字
所属图书:
2006~2007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2.193-205
蒋永萍
谭琳
姜秀花
摘要:
2000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中,男性的丧偶率为18.45%,女性达到41.68%,为男性的2倍多。丧偶对这些老年女性来讲,不仅仅是失去了相濡以沫的生活伴侣,更主要的是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作为遗属,在配偶收入中断后,她们还有哪些收入来源?她们的生活境况如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她们没有属于自己个人的养老保障收入?把她们纳入现有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合理,以及有没有可能?针对这些问题,清华大学老年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北京地区18位丧偶女性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与她们的访谈,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她们的生活经历和晚年生活的需求,对现行有关遗属收入的国家规定进行了系统的审视,并尝试探讨建立遗属养老金项目以及将其纳入现有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能。我们之所以关注老年遗属的保障问题,除了制度化的社会保障能够有效地减少老年贫困人口数量外,老年遗属问题的研究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制度化性别差异的切入点,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女性弱势地位的社会构建过程。
关键词:
生活状况
丧偶老年女性
收入保障
作者简介:
裴晓梅:
裴晓梅,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徐勤:
相关报告
扶贫资产如何保值增值——山东沂水县扶贫资产产权改革的有益探索
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向阳村贫困户的生活现状分析
失地妇女土地权益及生活状况报告
1996~1997年中国职工状况的分析与预测
北京市农村老年劳动力生活状况问卷分析报告
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少年儿童的生活状况
关注农村低保边缘户 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京郊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生活状况研究
甘肃省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文章目录
中国遗属保障制度的简要回顾
(一)遗属津贴的建立和实施
(二)现行遗属津贴制度的局限
丧偶老年妇女状况调查结果
(一)基本生存状况
(二)影响受访者生存状态的主要制度原因
(三)受访者状况的普遍性
关于遗属养老保险的政策探讨
(一)遗属保险的国际经验
(二)从遗属津贴到遗属保险 中国遗属保障建设之路
遗属养老保险的社会意义
(一)保护妇女及其家庭的利益
(二)填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空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