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以保护性政策为核心,有效提高农村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比例——民政部“塘沽项目”介绍与思考

作者:
范瑜
出版日期:
2008年12月
报告页数:
5页
报告字数:
3321字
所属图书:
2006~2007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政部为推动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如推进法律修改,开展具有性别视角的政策实验,加强当选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分性别统计等。2003年7月至2004年底,在天津市塘沽区实施“提高农村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比例政策创新示范项目”(以下简称“塘沽项目”),就是一次有益的探索。项目的后续行动延续至2007年,项目影响更为深远。本文将重点介绍该项目及其施行效果,并对如何进一步保障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村妇女保护性政策“塘沽项目”村委会成员

作者简介:

范瑜:政治学硕士,曾任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农村社区建设处副处长;著有《农村村委会选举十年实践的回顾与思考》一书及《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演进及其特点》、《村民自治: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进步》等文章

文章目录
·项目的背景、目标和原则
项目主要活动
  • (一)制定保护性政策
  • (二)采用权威性强、覆盖面广、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倡导,动员群众支持新政策
  • (三)加强妇女能力建设
  • (四)增强村干部落实新政策的主动性
  • (五)注重信息特别是分性别信息的收集与使用
结果与影响
  • (一)从选举结果看,实施保护性政策和配套措施,确实提高了项目点的妇女当选比例
  • (二)实施保护性政策和开展各种活动,使项目点干部群众的性别平等意识有所提高
  • (三)项目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
  • (四)项目对改进村民自治工作发挥了作用
·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