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宝安区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布局联动调整研究报告
作者:
宝安区发展与改革局、深圳市社会科学院联合课题组
出版日期:
2010年5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字数:
15102字
所属图书:
深圳社会发展报告(201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05.429-449
杨立勋
乐正
余智晟
马宏
乌兰察夫(常务)
祖玉琴
摘要:
随着深圳“十二五”发展新阶段的临近,深圳市人口发展的主要任务已由遏制膨胀向消解总量转变,要平稳地完成这一任务,探索以产业结构、城市空间布局和人口结构的联动调整为措施,来实现削减人口总量,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就成为一种必然的有效手段。本课题对宝安区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城市空间布局联动调整进行了基础研究,探索了宝安区人口“三联动”调整的依据、面临的问题和具体的政策措施,为深圳市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三联动的调整,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经验。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人口结构
城市空间布局
联动调整
作者简介:
宝安区发展与改革局、深圳市社会科学院联合课题组:
相关报告
2016~2017年深圳市公共交通服务发展趋势与展望
社旗县县情及产业结构特点
“2817”项目与牧民定居
村域经济:特征与运行机制
创新引领,打造民本幸福金太仓
北锅盔村村域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变迁
美丽中国与产业发展
金融化与普惠金融:金融过度还是金融不足?
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民社会——贵州省九溪村
东北三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章目录
宝安区人口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人口发展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二)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社会因素对宝安区人口的影响
宝安区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及城市空间布局的内在关系
(一)人口发展、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空间布局的一般对应关系
(二)宝安区人口、产业及城市空间分布的关联
(三)宝安区人口、产业与城市空间布局的特征
(四)宝安区人口、产业与城市空间发展转型的主要特征
宝安区实现人口、产业及城市空间三联动调控的主要障碍及其原因分析
1.人口规模大、素质低制约了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
2.人口分布不均及流动频繁增加了社会管理难度
3.基础设施薄弱、市政设施欠账较重,制约了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
4.“三旧”改造难度高、土地集约化利用不足,限制了发展空间和人口的置换
5.产业层次偏低、产业布局不合理不利于人口的优化
宝安区三联动调控的背景、目标、思路、原则与路径
(一)联动调控的背景
(二)联动调控的目标任务
(三)三联动调控的思路、原则与路径选择
宝安区实施人口、产业及空间分布三联动调控的保障措施
(一)人口总量调控综合管理措施
(二)人口素质提升措施
(三)城市规划更新调控措施
(四)产业结构升级与布局调整措施
(五)产业财政税收产出效益提升措施
(六)组织保障措施
(七)制度机制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