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费孝通问题”与中国现代性
作者:
包智明
陈占江
出版日期:
2019年3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21215字
所属图书:
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03.278-295
张静
周晓虹
乐江
摘要:
笔者在深入阅读费孝通的著作文本以及梳理费孝通学术脉络的基础上发现,费孝通穷其一生都在探究和追问一个根本问题,即在中国现代性进程中怎样找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接榫之处和契洽之点,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富有张力的平衡并最终迈向一个美好社会。本文将费孝通的这一“终身问题”简称为“费孝通问题”,并尝试以历史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费孝通问题”的形成背景、研究理路及其隐含的内在紧张。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社会变迁
中国传统文化
差序格局
作者简介:
包智明: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 教授。
陈占江: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讲师
相关报告
社会转型与农村老年精神健康问题
社会变迁研究综述
时代呼唤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
澳门中小学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与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区老年人孤独感的化解
王玄素:英伦传“道”的文化行者
民歌艺术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甘肃河州“花儿”为例
研究构架与方法
信任的差序格局与地区差异
人情往来的规则与机制
文章目录
·
超越左与右:“费孝通问题”的学术旨趣
活历史与小传统:“费孝通问题”的研究理路
(一)作为方法的实地研究
(二)作为视角的活历史
(三)作为切入点的小传统
困境与超越:“费孝通问题”的内在张力
(一)“费孝通问题”的内在张力
(二)“费孝通问题”的张力之源
·
余论:音调未定的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