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西学东渐”与中国现代化的探索

作者:
建红英
出版日期:
2024年1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字数:
18526字
所属图书:
从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空穴来风,其起源的重要历史背景就是“西学东渐”,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既要争取自身独立又要力求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从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完全的独立的地位起,中国人已经开始为中国的独立而进行着现代化的探索。从西学的介绍到西洋器物的引进,从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除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探索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外,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也从没有停止过如何实现救国救民、走上真正现代化道路的思考与谋划。“西学东渐”之后,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怎样的回应?它们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又有怎样的关联?这便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
关键词:

现代化中国传统文化“西学东渐”

作者简介:

建红英:历史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校区历史系访问学者,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宣讲团成员,四川省中国共产党党史专家库成员。现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为中共党史、中国近代基本历史问题研究、近代变革中的乡村社会。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民委基地课题、中央高校基金项目多项。主持编写《西水头村志》,在中国社会科学网、C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论文、著作、资料翻译近10万字。

文章目录
第一节 “西学东渐”与中国现代化的启蒙
  • 从“睁眼看世界”到引介西学
  • 西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
  • 现代化意识的萌生
第二节 早期东西文化论战与中国现代化的初步尝试
  • 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1840~1860年)
  • 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1860~1898年)
  • 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1898~1911年)
第三节 “西学东渐”与中国儒学的价值走向
  • 东西文化冲突中儒学面临的价值选择
  • 西学冲击下儒学的多重反应
  • 从儒学的价值走向看晚清传统文化的演变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