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完善就业保障体系,推进大众创新创业

作者:
乐菡 寿莉莉
出版日期:
2016年1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3565字
所属图书:
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1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对上海“十二五”期间的就业形势进行了回顾,对就业总量、就业结构、就业人员、重点失业对象以及上海促进创业与就业的主要举措进行了分析总结。在“十三五”期间,上海仍将面临就业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高学历人才过剩和高技能人才短缺并存的问题,海派文化缺乏创新创业精神以及互联网时代用工形式与传统的就业保障不相适应等问题。针对这些可能遇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就业保障体系,转变就业服务模式,借力海外高层次人才,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完善就业监测指标,优化维权执法方式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就业保障海派文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作者简介:

乐菡:上海市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寿莉莉:上海市人事局公共行政与人才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近年来主要从事上海人口老龄化与社会政策、社会发展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研究。

文章目录
“十二五”期间上海就业形势
  • (一)就业形势比较稳定,劳动力供需增速下降
  • (二)就业人口结构“退二进三”进程缓慢,就业目标基本实现
  • (三)就业人员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才红利逐渐显现
  • (四)失业率保持在警戒线以下,失业群体呈现新的特征
上海促进创业与就业的主要举措
  • (一)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 (二)加强就业指导与政策扶持,帮助“宅男宅女”走向工作岗位
  • (三)完善扶持创业优惠政策,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效果
新环境下上海就业保障工作面临的挑战
  • (一)经济“新常态”造成就业总量、结构矛盾持续
  • (二)重学历轻技能导致的人才过剩和短缺并存的双重压力
  • (三)过度追求稳定怕担风险的市民文化缺乏创新创业精神
  • (四)“互联网+”时代的用工形式与传统的就业保障模式不适应
“十三五”期间推进大众创业完善就业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 (一)完善就业保障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 (二)转变就业服务模式,促进专业化的培训与职介市场发展
  • (三)借力海外高层次人才,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新局面
  • (四)整合创新创业资源,重塑海派创业文化
  • (五)完善就业监测指标,借助互联网提供个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