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总结与讨论

作者:
严静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20389字
所属图书:
就业流动中的生存图景和影响模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正如引言所述,以就业流动作为切入点,更能体现女性发展的时代变迁,更具有现代化的气息,也能与传统女性和现代男性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具现实意义。该领域的研究一定会极大地引发女性学、社会学、人口学的价值热情和富有意义的思考。阅读和分析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笔者深感国内外文献研究的不足,以及国内研究对于国外理论和研究成果的脱节,尤其在实证研究方面还有很多的欠缺需要弥补,特别是在具有性别视角的理论综述和实证研究建构上。本书从纵横两个角度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回顾学界关注女性就业流动的起点,研究的历史谱系与阶段性特点;综述各相关学科的研究范式、运用的理论视角、借助的分析方法与资料来源,以及研究发现与得到实证支持的理论解释等。建构影响南日岛女性就业流动的理论解释框架,分析个案访谈资料以呈现生动立体的就业流动过程和全景,利用田野调查数据和数理统计模型探讨影响女性就业流动的多维因素,并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本章节将总结本书的主要发现,提出因应之策和政策体系,评论本书的贡献与不足,并提出线索性导引,指明今后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

社会认同女性就业流动家庭经济发展能力社会性别系统

作者简介:

严静:福建省漳州市人。先后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方向为女性社会学。现在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教、硕士生导师,兼任福建省妇女理论研究会理事、福建省和谐社会研究会理事。在普通本科院校从事多年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在厦门大学做访问学者。在《福建行政学院学报》担任多年的责任编辑,独立主持公共行政、社会与文化两个栏目。具有社会学、女性学、人口学、人类学等多学科背景。独立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和省级课题研究,至今在《妇女研究论丛》《中国青年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东南学术》等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独立撰写的《身体的自我规训与抗争表达——对阿玲就业流动经历的性别解读》获得第三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本书的主要发现与结论
第二节 对于女性就业流动的反思与政策体系
  • 对于女性就业流动的反思
  • 引导女性合理化就业流动的政策体系
第三节 沉默的未央语 本书的主要贡献与不足
  • 本书的主要贡献
  • 本书的不足
第四节 女性就业流动研究的未来展望
  • (一)女性就业流动意愿和满意度对于深化女性就业和社会分层研究具有指标意义
  • (二)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未来对于女性就业流动问题的研究可以不单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可以采用新兴的研究方法——口述史
  • (三)女性就业流动与未来女性发展有重要的互动和生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