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流动人口与扶贫:经验总结与政策建议

作者:
韩嘉玲 张眉
出版日期:
2011年11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4588字
所属图书:
大扶贫:公益组织的实践与建议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劳动力资源,保障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流动人口基本生存权利长期被忽略,尽管他们得到了工作机会,但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其生存和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很多人陷于贫困的境地,成为城市新增贫困人口的一大来源。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面临种种权益缺失的困境,如医疗、就业、教育、住房等,而这些权益的缺失往往成为他们贫困的重要根源。

以往的扶贫规划中,关注的地区和对象是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未包括流动人口。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对于基本生活的需求、对于价值和发展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在国家新一轮的扶贫规划中,应将流动人口作为重要的工作对象,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扶贫和减贫政策。

关键词:

流动人口扶贫教育贫困

作者简介:

韩嘉玲:女,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讲座教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人口迁徙、农村教育、社会发展等。从1991年开始从事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发展与支持网络的工作与研究,投身于贫困弱势人群教育与社会发展等实践项目,主持多个国家级课题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移民组织(IOM)等国际组织的项目。先后获得“中国消除贫困奖”之科研奖、首都“巾帼十杰”称号等。

张眉:张眉,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政策、教育公平。

文章目录
现状与原因
  • (一)居住与贫困
  • (二)教育与贫困
  • (三)医疗与贫困
  • (四)就业与贫困
民间组织的实践与经验
  • (一)流动儿童教育 探索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条道路
  • (二)让“农民”成为“新市民” 公益组织与政府合作探索的模式
  • (三)北京在人间文化发展中心 公益组织改善建筑业农民工的生存环境的实践探索
  • (四)重庆市忠县自强服务站 草根NGO帮助弱势群体的努力和经验
政策建议
  • (一)切实解决农民工的居住问题
  • (二)使流动人口及其子女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 (三)为流动人口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
  • (四)为流动人口群体解决就业问题,提供就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