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老人”的出现是中国特色现代化进程中实施的各种政策使然。留守老人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但缺乏社会支持机制的有力保障。对江西农村留守老人的调查研究表明,虽然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支持是以家庭为主,但许多留守老人在劳动负担加重的同时,失去了子女提供的生活照料、物质支持、精神慰藉等,得不到子女的赡养,晚年生活境况凄凉。世界各国的社会福利改革在削减政府福利责任、强调家庭福利责任的同时,通过家庭政策实现了“家庭看护社会化”,强化对家庭的支持,增强了家庭的功能。我国的福利政策中缺乏家庭政策支持以强化家庭功能。拥有家庭的人反而得不到政策的直接支持,在家庭功能弱化和土地保障失效的情况下,这种福利政策的悖论性削弱了家庭的功能,成了农村留守老人的福利之痛,进一步恶化了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处境。制定家庭福利政策,增强家庭的功能,为留守老人构建由政府、社区、社会服务机构、家庭和个人构成的社会支持体系,是新农村建设中解决“留守老人”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