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青少年网络交往状况
作者:
黄少华
段兴利
出版日期:
2010年6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9527字
所属图书: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09~201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06.118-136
李文革
杨雅君
沈杰
季琳
季为民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目前,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青少年网民进行日常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场域。网络交往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维系已有的社会关系,而且还进一步扩展了青少年的社会关系网络。主导青少年网民网络互动的基本原则,主要是追求互动本身带来的快乐。网络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青少年网民的社会交往规则。对许多青少年网民而言,网络不仅是一个互动媒介,而且是一个自我呈现的媒介,网络交往使青少年得以更加开放、多元、弹性地呈现自我。青少年网民借助网络交往,建立起了真实的人际信任关系,而且这种信任关系不仅出现在熟人之间,还出现在陌生人之间。青少年网民在网络空间的社会交往,以个人兴趣、感受和情感表达为主要内容,是一个陌生人之间个人兴趣、感受和情感分享的过程。
关键词:
青少年网民
网络交往
网络信任
作者简介:
黄少华:
黄少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段兴利:
段兴利,兰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相关报告
微信红包社交化——基于多个社交圈的人类学考察
研究结论与讨论
浅析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
网络交往的代际差异
代内及代际互联网鸿沟
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交往
未成年人网络交往行为研究
2022年未成年人互联网社会交往
文章目录
·
前言
当前青少年的网络交往现状与问题
(一)实时交往是目前青少年网民的主要网络交往方式
(二)青少年网络交往的主要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或网上结识的朋友
(三)通过网络频繁互动的网民具有一定的规模
(四)青少年在网络交往中呈现的自我,主要是一种开放、多元和弹性的自我
(五)青少年在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是陌生人之间个人兴趣、感受和情感分享的过程
(六)青少年借助网络交往,建立起了虚拟的人际信任关系
(七)网络语言成为青少年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
对策建议
(一)通过技术和法规等手段引导青少年进行健康的网络交往
(二)社会应为青少年的网络交往塑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三)学校应当重视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
(四)家庭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督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