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民间组织的法制建设
作者:
朱卫国
出版日期:
2008年10月
报告页数:
39页
报告字数:
35851字
所属图书:
中国民间组织30年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0.83-121
王名
摘要:
法律、行政法规是中国民间组织生长发育的襁褓,这个襁褓培育了中国民间组织,担保了民间组织的合法性。与其他形式的襁褓一样,对于民间社会而言,不与时俱进的法制又往往成为其发展的桎梏。民间组织迅速发展的现实一直不断地向立法提出制度需求,民间组织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主体的多元化、独立性的提高、能力的增强以及社会影响力的拓展等,一直是民间组织法制建设的推动力,民间组织法律框架的完善进程呈现出主观上的主动与客观上的被动的特点。民间组织的立法一直在促进发展与加强管理、放松管制与有效规范、提供服务与切实监管、基本信赖与适度警惕的辩证关系中寻求平衡。系统地回顾、分析和研究民间组织的法制建设,为研究中国公民社会的生长、发育提供全面、深入的法律制度视界,是一项有价值、有挑战性的工作。哪些法律、行政法规属于民间组织的法制,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成熟的法制必然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切割的网络。
关键词:
公民社会
民间组织
合法性
作者简介:
朱卫国:
民法学硕士,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处长。曾参与六十余部法律、行政法规的起草审查工作,涉及刑事、民事、行政、社会等诸多方面。有《过失相抵论》、《辅助性原则解释》等文章发表。
相关报告
中国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困境
“公民社会”话语侵扰下农村民间组织研究定位的困境——以《关系与信任:中国乡村民间组织实证研究》为例
山东湖村田野调查报告:NGO与中国乡村社会转型
德国民间组织:发展状况与社会功能
我国现代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
促进还是制约:论NPO法对日本公民社会发展作用的两面性
民间组织的发展及通向公民社会的道路
中国残疾人自助组织发展的社会性影响因素:北京个案研究
国家话语与公私关系:1950~2000
草根NGO的“公募”之路——以“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为例
文章目录
宪法对公民基本自由的规定
(一)五四宪法关于公民自由的规定
(二)两部带有“文化大革命”烙印的宪法关于公民自由的规定
(三)1982年宪法关于公民自由的规定
组织法确立的主要规则
(一)规范社会团体的法律规则
(二)规范基金会的法律规则
(三)规范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法律规则
(四)属于组织法范畴的相关法律、法规
·
税法确立的主要规则
其他相关法规则述要
(一)公益捐赠制度
(二)公益信托制度
(三)赠与合同规则
(四)劳动关系规则
(五)志愿服务制度
(六)专业社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