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罗晓晖
机构: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个人简介:1983~,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老龄社会学、老年社会组织等。近年来,参与老年社会参与、老年教育、老龄服务等方面的国家级、部委级项目10余项。
  • 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发展报告(2019)
    李晶 党俊武 主编 ; 罗晓晖 张秋霞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老年人生活质量是指老年期的人的客观生活条件、生活行为及其主观感受的总和。进入老龄社会以后,我国的老龄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保障范围不断拓展,保障水平显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了极大提高。但在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下,要满足亿万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现行老龄政策还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还需要加强制度设计和创新,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强化政策的有效实施。本报告根据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对当前中国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经济与保障、居住环境、家庭关系、公共服务、社会参与和文化生活、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对老年人幸福感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探讨。课题组还在全国15个省份开展了城乡老年人生活质量质性调查,访谈190名老年人,请老年人自己讲述心目中的“好的生活”,他们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感受和评价,以及对影响自己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的认识等。调查发现,老年人认为的“好的生活”主要包括基本生存条件、健康状况、家庭关系、精神状态等个人生活层面的四大主要内容,老年人还提出“好的生活”在国家和社会层面应具备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质性研究弥补了量化研究的不足,更全面地描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在此基础上,本报告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指标体系进行理论梳理,根据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结合、多学科视角相结合等原则,第一次提出了以老龄国情调查为支撑的全面评价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中国版本(1.0版),首次对全国老年人生活质量进行分省份评价。分省份评价显示,客观生活水平仍是影响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东部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整体高于其他区域,各省份均存在不同短板,其中,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城乡差距较大、阶层差异显著、区域差异明显等问题比较突出。解决这些问题既是新时代老龄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也是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积极应对老龄社会战略的重要着力点。
  • 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
    李晶 主编 ; 罗晓晖 伍小兰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1年06月
    人口老龄化是贯穿我国21世纪始终的基本国情,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一直是学界的重要研究议题。本书的编撰者均为从事老龄科学研究和教学多年的学者,在各自领域有较深厚的研究基础和经验。本书以老年人生活质量为主题,运用文献研究、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研究主题涉及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轨迹、慢性病及其生活意义、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精神心理状态等健康议题;涉及老年人收入与消费、居住环境状况、家庭照料者的需求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利用等保障和服务议题;还涉及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策略等专题政策研究。
  • 专业的特质
    出版时间: 2012年12月
    本篇主要系统的论述了社会工作专业的特征。
    关键词:
  • 健康老龄化成为老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理念
    出版时间: 2013年02月
    发展老年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健康老龄化才能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也是实施积极老龄化国际战略的必然要求。我国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率高,失能老年人群不断扩大,精神卫生问题突出,健康水平城乡差距显著。虽然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但我国老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需要着力开展常态化的老年健康促进活动、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加强老年专业性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基层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关键词:
  • 中国老龄产业标准体系研究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工业革命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标准是国家监管市场秩序、形塑产业格局、规范各项事业运行、推动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基本依据;是企业快速提升发展能力、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全面放大企业品牌效应、抢占国际竞争战略高地、最大限度占领全球市场份额的基本准绳。中国是发展中大国,也是标准化弱国,国家标准体系还不完善,标准化事业发展缓慢,老龄产业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存在标准化意识淡漠、标准化的市场驱动乏力、大多数领域的标准缺失等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和市场形成合力、共同行动,构建老龄产业标准体系,积极推进老龄产业标准化进程。本报告依照老龄产业的内涵及分类,结合标准的类别,尝试构建中国老龄产业标准体系,为将来国家编制老龄产业标准体系提供了基础框架。
    关键词:
  • 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1982~2018)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本文梳理了对构建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具有指导意义的相关理论,提出构建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结合、多学科视角相结合的原则,阐明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应具有社会政策取向,包含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类。在此基础上,采用专家咨询法尝试建立了由五大维度和十三个具体指标构成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五大维度分别是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精神状况和主观感受。十三个具体指标分别是慢性病发生率、失能率、抑郁倾向发生率、孤独感发生率、人均年收入、单独居住的房间拥有率、住宅适老化率、休闲娱乐活动参与率、健康自评、经济自评、住房满意度、子女孝顺评价和主观幸福感。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权重。
    关键词:
  • 2018年中国31个省份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数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本文介绍了老年人生活质量综合指数以及健康状况指数、经济状况指数、居住环境指数、精神状况指数和主观感受指数五个分项指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出了参与调查的31个省份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数和分项指数。在此基础上,按照综合指数和分项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对31个省份进行了排名,并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数排名前20名、健康状况指数排名前20名、经济状况指数排名前20名、居住环境指数排名前20名、精神状况指数排名前20名和主观感受指数排名前20名的省份分别进行了介绍。比较发现,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数排名靠前的省份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在健康状况指数、经济状况指数、精神状况指数和主观感受指数方面,东部地区的表现总体上优于中、西部;但在居住环境指数方面,东部地区的优势并不明显。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数排名前20的省份的综合指数与分项指数排名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综合指数表现建立在分项指数表现的基础上,且综合指数与分项指数失衡问题较为突出。
    关键词:
  • 新时代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挑战及应对
    出版时间: 2021年06月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实质是其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在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过程中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制约着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升。本文认为发展不充分主要包括养老保障水平偏低、“看病贵”和老年医疗资源匮乏并存、长期照护保障缺位、养老服务质与量均有待提升、老年精神文化服务供给不足、老年人社会参与渠道不畅、老龄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主要包括城乡之间不平衡、区域之间不平衡、群体之间不平衡、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不平衡、老龄政策制定和实施不平衡。新时代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兼顾发展和公平是第一要务,本文尝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完善老龄制度体系、抓好政策贯彻落实、健全多元供给机制、加大农村养老投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