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党俊武
机构: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个人简介:

博士,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老龄科学研究》杂志主编、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老龄社会、老龄战略、老龄事业、老龄产业和老龄科学。曾参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参与起草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二至第九次全体会议、第一至第三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主报告。参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参与“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多项科研项目,出版专著《老龄经济》《老龄社会引论》《探索应对老龄社会之道》《老龄社会的革命》《超老龄社会的来临》,获得首届中国老年学学术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接受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采访,是我国老龄科学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

  • 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发展报告(2019)
    李晶 党俊武 主编 ; 罗晓晖 张秋霞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老年人生活质量是指老年期的人的客观生活条件、生活行为及其主观感受的总和。进入老龄社会以后,我国的老龄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保障范围不断拓展,保障水平显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了极大提高。但在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下,要满足亿万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现行老龄政策还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还需要加强制度设计和创新,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强化政策的有效实施。本报告根据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对当前中国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经济与保障、居住环境、家庭关系、公共服务、社会参与和文化生活、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对老年人幸福感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探讨。课题组还在全国15个省份开展了城乡老年人生活质量质性调查,访谈190名老年人,请老年人自己讲述心目中的“好的生活”,他们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感受和评价,以及对影响自己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的认识等。调查发现,老年人认为的“好的生活”主要包括基本生存条件、健康状况、家庭关系、精神状态等个人生活层面的四大主要内容,老年人还提出“好的生活”在国家和社会层面应具备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质性研究弥补了量化研究的不足,更全面地描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在此基础上,本报告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指标体系进行理论梳理,根据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结合、多学科视角相结合等原则,第一次提出了以老龄国情调查为支撑的全面评价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中国版本(1.0版),首次对全国老年人生活质量进行分省份评价。分省份评价显示,客观生活水平仍是影响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东部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整体高于其他区域,各省份均存在不同短板,其中,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城乡差距较大、阶层差异显著、区域差异明显等问题比较突出。解决这些问题既是新时代老龄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也是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积极应对老龄社会战略的重要着力点。
  • 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
    刘妮娜 魏彦彦 副主编 ; 党俊武 主编 出版时间: 2018年04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九大报告为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提出了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每五年开展一次,已成功进行了四次,并上升为一项重大国情调查。本书以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为主要依托,对当前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行了整体分析。本书为新时代在全球范围内贡献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道路提供研究基础和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广大读者了解新时代中国老年人的生活面貌提供最直观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