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刘保中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个人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 社会转型中的青少年教育与发展
    张月云李忠路刘保中 副主编 ; 赵克斌 主编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多重转型时期,急剧的社会变迁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教育与发展。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不同价值观念的碰撞使得青少年群体面临更多不确定的成长因素,这对青少年的社会认同与文化认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充分认识青少年生命历程的特殊性,就必须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时空背景下理解和审视青少年的生活世界。本书从基本现状、政策演变、典型案例和专题分析四个主要方面,试图呈现当前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的基本概况,剖析影响青少年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力求为制定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社会政策提供参考。
  • 家庭教育投入:期望、投资与参与
    刘保中 出版时间: 2021年04月
    家庭教育是当下的社会热点,教育投入则牵动着每个家庭的神经。伴随愈演愈烈的育儿竞争,家庭教育投入似乎正在成为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处于不同社会位置的家庭借助经济、文化、社会资本在教育场域中为子女竞争资源与机会。不同家庭之间的教育投入“鸿沟”不断扩大,其所造成的教育不平等和社会不平等也在加剧。本研究采用教育过程视角,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调查数据,力图揭示当前家庭教育投入的全貌和影响链条。
  • 当代中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大学生“三下乡”是我国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形式。自1997年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以来,至今已经走过21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吸引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为一项正在成长中的实践项目,随着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当前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在社会认同、专业联系、经费保障、科学评估等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系统化地推进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支持与宣传力度,拓宽和创新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形式,健全实践经费保障机制,优化考评机制。
    关键词:
  • 当代大学生生活观念和社会态度调查报告
    出版时间: 2018年01月
    伴随着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剧烈的社会变革,人们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念正在经历深刻的嬗变。社会环境的变化给时下大学生生活观念、社会态度等重要的价值观念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是90后、95后,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求知欲强,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国大学生及毕业生就业、生活和价值观追踪调查”从2013年基线调查开始,持续关注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生活及价值观的主要特点及其变化。本报告利用该调查数据,从就业观、消费观、网络参与、社会态度四个维度,分析了在校大学生生活观念和社会态度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现状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
    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和前途命运。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整体上呈现积极向上,理想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增强,道德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的良好状态。但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大环境下,青少年在价值选择和道德水平方面仍具有较大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国内外新的发展形势,各级关工委坚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积极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引领广大青少年健康向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
  • 95后大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查报告——基于全国17所高校大学生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对大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的研究,不仅可以透视他们网络化的生存方式,更是认识95后大学生、走进他们世界的重要途径。本报告利用“中国大学生及毕业生就业、生活和价值观追踪调查”2017年和2018年数据,分析了95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主要包括大学生的上网时间、网络活动和网络依赖等状况。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95后大学生的典型网络亚文化,如网络直播、网红关注、网络游戏和网络预约服务等,尽可能全面解读95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征。研究显示:①虽然科技的发展为不同经济社会地位的人提供了平等接触互联网的机会,但中国城乡的数字鸿沟在95后大学生群体中仍没有消失;②95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丰富,但主要是为了满足交往和娱乐需求,网络游戏受到95后大学生的普遍欢迎;③大学生在享受网络提供便利的同时,主动实现了网络参与。95后大学生在受到网络社会影响的同时也塑造了当下社会的网络文化。
    关键词:
  • 2018~2020年中国大学生健康状况与健康行为调查报告——基于“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数据的分析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青年健康是青年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家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报告利用“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3月疫情期间的调查数据,对大学生的基本健康状况、健康行为和疫情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全面呈现当下大学生的健康状况。研究发现,大学生自评健康状况良好,但量表的测量显示大学生身体症状和器官功能健康状况一般,近三成大学生患心理疾患的风险较高;此外,大学生注重体育锻炼,但不吃早餐、吸烟、喝酒、熬夜等行为也危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疫情对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亟待关注,数据显示大学生健康状况整体较好,但仍有部分大学生的睡眠和心理健康受到疫情影响。大学生健康是保障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基础,高校应充分发挥引导和教育的功能,在大学生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并培养大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
    关键词:
  • 家庭教育投入研究导论
    出版时间: 2021年04月
    本研究将从家庭层面,采用一种“过程性”的视角考察教育不平等的形成过程,把子女教育获得的家庭再生产机制区分为家庭教育期望、教育投资和父母参与三个方面,其中家庭教育期望代表着家庭对子女接受教育的观念,而教育投资和父母参与分别代表了家庭对子女教育的货币性投资行为和非货币性养育行为。本研究采用“过程性”的视角,尝试提供一个更为广泛的解释框架以分析当代中国家庭教育差异的现状,并且通过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对这一解释框架进行检验和分析。
    关键词:
  • 社会学视角下的教育公平与宏观背景
    出版时间: 2021年04月
    教育公平研究涉及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尤其是,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社会学领域的核心研究问题。社会学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视角展开,把教育公平置于社会公平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认为教育机会结构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重点分析社会经济背景的差异(社会公平)如何影响了人们教育机会的获得(教育分层/教育公平),以及个体获得的教育水平又如何影响了其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流动)并最终形成新的社会分层(社会公平)。因此,教育公平的发展实际上反映了社会阶层结构的状况,受到社会阶层地位的影响,同时,教育公平本身也是影响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一种重要机制。总之,对于教育公平的社会学理解需要从其与社会公平的关系中去分析和把握。
    关键词:
  • 家庭教育投入的界定与形式
    出版时间: 2021年04月
    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框架内,家庭教育投入通常被理解为家庭花在子女身上的教育费用,但从广义上理解,家庭教育投入是一个包含了多重面向的概念,既包括了教育支出、物质性投入等货币资源,也包括了教育观念、抚养时间与精力的付出等非货币性资源。关于家庭教育投入涉及的内容,目前文献主要涉及教育期望、教育投资或者教育支出、父母参与或者教养行为与教养模式等。为建立一个更包容的框架,本研究把家庭教育投入区分为教育期望、教育投资和父母参与三种形式,涉及家庭对子女的物质投入、时间精力投入和情感投入。
    关键词:
  • 家庭教育投入的研究设计
    出版时间: 2021年04月
    家庭背景影响子女教育获得是教育不平等研究的基本假设和核心命题,但是家庭背景对子女教育获得的具体影响机制和过程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本研究把家庭对子女教育获得的影响机制区分为教育期望和教育行为两个主要维度,其中教育行为又包括经济性的教育投资行为和非经济性的父母参与行为。通过上一章对文献的梳理,本研究把教育期望、教育投资和父母参与这三个子女教育获得形成机制即家庭教育投入的影响因素,区分为四个主要方面:社会经济地位、家庭资源稀释、文化观念、地域差异。本研究关注的重点是当前中国家庭教育期望、教育投资和父母参与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
  • 经济理性、结构性机会与家庭教育期望
    出版时间: 2021年04月
    家庭是影响个体成长最重要的单元,社会学家长期致力于在家庭层面寻找影响代际资源传递和教育获得的因素。父辈教育期望是子代未来教育获得的“预测器”,是家庭影响代际流动的重要变量。在西方对家庭教育期望已有大量研究成果的前提下,本文从家庭层面对中国家庭教育期望提供了三种影响其差异的假设解释:一是家庭经济理性评估的解释;二是家庭性别观念的解释;三是制度性解释。为此本章使用了OLS线性回归和二分Logit回归两种模型来加以验证。总体来看,虽然描述性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是一个具有普遍高家庭教育期望水平的国家,父母渴望子女获得高层次教育的愿望非常强烈,但是家庭教育期望水平仍旧在不同群体中表现出差异。两种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对这种差异化影响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结果,具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儿童在家庭教育期望上享有差异化的结构性机会,这种差异化既体现在不同社会阶层的影响上,也体现在不同地域环境的影响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