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吴南
机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个人简介: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老年社会学、农村社会学、质性社会学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农村社区村民自治问题研究”,并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发表《“在地性”与扎根方法的应用》《社会资本与农村社会治理》《乡村社会管理转型:特点、问题及路径》《陕西村民自治的现状和对策研究》《后农业税时代农村社区治理的思考》《“波澜不惊”——贫困地区村委会选举研究》等多项研究成果。

  • 西部资源匮乏型社区村民自治研究
    吴南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
    在西部农村社区普遍存在资源匮乏的现象,在此条件之下实施的村民自治,显然同资源较为丰富的中东部地区具有不同的价值理念及行动逻辑。本书在对“资源匮乏型社区村民自治”概念进行阐释之后,对西部资源匮乏型社区村民自治的运行现状、特征、优势、效果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与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书首次提出资源匮乏型社区村民自治的分析范畴,开辟了村民自治研究新的理论视角,拓展了研究上被遗忘、遮蔽的空间。同时,本书运用平衡关系、情感认同、社会资本等核心概念进行分析,丰富了该研究领域的理论。本书对揭示资源匮乏型社区村民自治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 陕南移民搬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陕南位于秦巴山区,自然灾害较多,长期威胁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他们脱贫致富。为解决当地群众面临的困难,陕西省委、省政府实施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群众真正得了实惠,但同时凸显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工程进展中不断改进。
    关键词:
  • 陕西省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现状、特点及对策建议
    出版时间: 2012年03月
    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就是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从根本上说,都是实现“民生为重、百姓至上”。在完善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必须以社会服务作为社会管理的切入点。陕西省通过一系列制度化手段和途径促进了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合理配置。目前,陕西社会服务与管理主要是政府主导、政府投入,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会进一步扩大。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还需在参与性、持续性、本土性及加强评价监督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 陕西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农村,继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之后,推行了村民自治体制,标志着中国传统农村开始向现代农村的巨大转变。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村民自治已在农村扎下了根,获得了广大村民的支持,逐渐成为了广大基层农民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陕西的村民自治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急剧的社会转型中,村民自治还存在诸多问题与缺陷,亟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关键词:
  • 探索资源匮乏型社区的村民自治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
    村民自治作为基层民主实现形式和农村社区管理的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以来,其影响越来越广泛,相关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从政治影响上看,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范畴,体现了党和国家推进村民自治、发展基层民主的战略构想。从研究取向上看,一些研究者敏感地注意到农村社区在基层民主实践中探索出了新模式,正是这些本土经验,体现了村民的自我觉醒与行动智慧。同时,还有研究者觉察到,一些社区受到农村政策、地方经济、社区文化、领导者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村民自治在实践中正遭遇着不同的困扰。在有了不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探索之后,村民自治的差异性和本土适应性问题开始进入实践者和研究者的视野。也正基于此,资源匮乏型社区村民自治议题伴随着对实践的反思,正逐步走出以往被忽视或遮蔽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
  • 西部资源匮乏型社区村民自治的图像:结果与评价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
    对村民自治结果的认识,涉及对其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的准确把握。村民自治的关系结构,是指各治理主体在各自权力、利益以及职责范围基础上的互动行为、功能结果与关系模式。客观地梳理和认识村民自治的关系结构、互动结果,以及村民对村民自治现状的评价,对清楚认识村民自治现实,明确并理顺村民自治各个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利益需求和制度设计,建立有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 西部资源匮乏型社区村民选举的逻辑:人脉利用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
    “竞争的选举产生民主。”10894694在村民自治中,选举可以说是最令人瞩目的。对于大多数研究者来说,研究已经聚焦于两种文化的遭遇和交流。以竞选的方式产生社区领导者,这种异质性颇强的外来文化建构的制度,实施于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乡村社会,两者之间强烈的反差产生的激烈碰撞,对农村社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还需要关注的是,在资源匮乏型社区中,两种文化的结合有着更为特殊的取向,人及人交往圈子的影子在不断地影响着选举的过程。同时,经济也是影响选举的重要因素,在经济资源丰富的农村社区,选举更为激烈,而在资源匮乏型社区,“被选上”成为寻常之事。
    关键词:
  • 西部资源匮乏型社区村民自治管理的策略:社会关系的维系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
    自从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村民自治以后,农村社区原有的社会结构出现了一定的松动。受国家、社会、市场等多种新力量的推动,农民活动的社会空间与选择领域不断扩大,流动性也明显增强。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因农民资源占有、需求与价值取向的不同,而逐渐形成了农村社区中不同的利益群体以及各利益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对农村社区的自治成效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章旨在揭示出,社会关系的有效链接在西部资源匮乏型社区自治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 西部资源匮乏型社区村民自治的效能:社会资本积累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
    社区治理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更要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尤其是在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等方面。农村社区是基于亲缘、地缘关系组成的共同体,社区成员极为重视情感需求满足,相应地,社区治理应体现出这一差异性。社会资本与社区治理属于相互支持与强化的关系。一方面,社区治理的成效促进社会资本的增长,社会资本的增长又会强化社区治理的成效;另一方面,社会资本既是实现良性社区治理所依赖的资源,又是社区治理结果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
  • 维护资源匮乏型社区村民自治的运转平衡:未来的发展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地区、城乡间收入差距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呈扩大化趋势,导致低收入地区劳动力不断向高收入地区流动,且流动规模增大、流动速度加快,农村空巢化现象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村民自治更需要社区组织、政府和村民在信任、互惠基础上的相互合作,透过优化制度设计,增强社区共同体价值的认同感,在以情感建设和制度建设为取向的社区要件的互动中,维护社区的良性运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