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吴清军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个人简介:

汉族,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同年入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现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人大-罗格斯全球劳动与雇佣中心中方执行主任。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和平台用工管理、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等。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在国家权威与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著作1部,参与出版书籍6部。目前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劳动关系分会副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人力资本服务分会秘书长。

  • 国企改制与传统产业工人转型
    吴清军 出版时间: 2010年06月
    面对一个与20世纪80年代有着巨大不同的“新社会”,我们该如何进行解释和分析,特别是如何去分析处于社会结构中的不同利益群体,是当代社会学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本书选取国企改制中的工人作为研究对象,从阶级分析的视角对这一群体进行了解剖,回答了一个重要的学术与现实问题,即在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市场转型时期,结构的变迁是否会带来工人阶级的一次新的形成过程?本书认为传统产业工人的群体认同与意识并不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而是来源于劳动过程之外的权益被削弱的过程。其阶级再形成只是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阶段性现象,它的阶级特征并不具有代际传承性,以其为主体的城市底层阶级势必随着单位制、身份制的解体以及国家法律制度与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而逐渐走向消亡。
  • 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
    张建国 杨伟国 吴清军 汪建华 陈雯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三新经济”正逐步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三新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正在推动中国用工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创新。灵活配置人力资源将成为组织的核心战略。正是在“三新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本书对灵活用工的概念、中国灵活用工的现状及灵活用工与组织变革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实证和政策研究。
  • 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
    熊赟万钇宏张建国 杨伟国 吴清军 汪建华 陈雯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动、新业态经济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用工市场对灵活用工认知度的提升、政府对灵活就业的扶持、专业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发育,都在不断推动灵活用工的发展。但部分企业不规范用工带来的劳动者权益保障和税费流失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政府正在逐步强化对灵活用工的规制。本报告对国内灵活用工的总体发展状况进行全景式描述和深度解析,对灵活用工人员的群体特征进行了勾勒,对不同用工类型的生存土壤、实践形态、用工灵活性、用工合规性、劳动者权益保障、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对国内外灵活用工的规制经验进行梳理。在上年度报告的基础上,本报告对灵活用工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更多维度的测量,对不同灵活用工类型的分析更具针对性,并从现状、国内外经验、政策思路等多个层面对灵活用工的合规和权益保障问题进行了探讨。课题组期望本报告的出版能有助于社会公众更好地把握灵活用工的发展态势,推进灵活用工市场和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并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参考。
  • 国企改制与传统产业工人转型研究概述
    出版时间: 2010年06月
    本章主要介绍了全书需要论述的问题、主题以及研究方法与研究历程,并评述了欧美学术界关于工人阶级形成的理论,在评述过程中,提出了已有文献未解决的问题以及理论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 阶级概念与阶级理论的讨论
    出版时间: 2010年06月
    本章是对已有阶级概念与阶级理论进行梳理,这一章对马克思、韦伯、马克思主义、韦伯主义以及新马克思主义等理论学派有关阶级论述的观点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通过梳理,该章指出了他们所界定的阶级在概念上的区别,以及他们是在何种层次上使用阶级的概念。
    关键词:
  • 社会主义国家与市场转型时期阶级关系的讨论
    出版时间: 2010年06月
    本章是要回答一个问题:即在中国市场转型时期,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章首先分析了西方学术界有关社会主义国家阶级关系的争论,然后分析了有关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阶级关系的讨论。按照这一分析脉络,这一章还分析了阶级关系在市场转型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新变化。
    关键词:
  • 传统产业工人阶级再形成
    出版时间: 2010年06月
    本章则探讨了传统产业工人阶级在市场转型时期走向再形成的过程。这一章首先介绍了阶级再形成的背景,然后按照时间脉络,分析了传统产业工人阶级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向市场转型时期的转变过程,并且,这一章还具体分析了制度变迁是如何促使传统产业工人阶级再形成的。
    关键词:
  • 案例——企业发展的历程
    出版时间: 2010年06月
    本章分析了拖拉机厂近40年来的发展历程,具体分析了企业从辉煌到停产然后再到破产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
  • 国企工人生活状况的变化——走向集体贫困
    出版时间: 2010年06月
    本章主要描述了拖拉机厂职工生活状况的变迁过程,具体分析了在近20年当中,拖拉机厂社区经历了从相对富裕逐渐沦为城市贫民区的转变历程。
    关键词:
  • 市场转型时期国企工人的群体认同与意识
    出版时间: 2010年06月
    本章主要分析了市场转型时期国企工人的群体认同与意识。该章要回答的问题是:拖拉机厂工人在市场转型时期是否产生了利益共识?并且,这种利益共识是否是一种阶级意识?对于这一问题,这一章将从四个方面做具体的分析:一,阶级意识的概念与理论;二,利益共识是如何产生的;三,传统产业工人阶级的群体认同与意识;四,一种自发的抗争文化。
    关键词:
  • 身份政治与社会抗争
    出版时间: 2010年06月
    本章将要分析的是国企工人具体的抗争行为。这一章具体分析了在国企改制中四种不同身份工人的抗争政治,并提出了身份政治的概念。
    关键词:
  • 结论与讨论
    出版时间: 2010年06月
    本章对全书做了一个总结,并提出了传统产业工人再形成之后的发展趋向。在做结论的同时,本章还提出了一些有关理论方面的讨论,即中国国企工人再形成的经验研究是否为工人阶级形成理论的发展提供一些新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什么因素?这些问题也是整个研究所要思考或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
    关键词:
  • 2020年中国灵活就业与灵活用工研究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目前已形成社会共识,且国务院办公厅27号文也列举了个体经营、非全日制及新就业形态三种主要的灵活就业形式,同时近年来企业灵活用工的数量和规模也呈大幅增长的趋势。但对灵活就业与灵活用工概念的界定、实践中的具体形态、各方主体间的关系以及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等问题,目前在政策制定、学界讨论及企业用工中都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论。所以本章首先要对支持灵活就业的政策、灵活就业和灵活用工的概念、灵活用工的具体形态以及灵活用工的驱动力等问题进行梳理和讨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