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汪建华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个人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当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劳动问题比较、劳动关系治理、劳工政治、灵活用工等。

  • 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
    张建国 杨伟国 吴清军 汪建华 陈雯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三新经济”正逐步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三新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正在推动中国用工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创新。灵活配置人力资源将成为组织的核心战略。正是在“三新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本书对灵活用工的概念、中国灵活用工的现状及灵活用工与组织变革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实证和政策研究。
  • 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
    熊赟万钇宏张建国 杨伟国 吴清军 汪建华 陈雯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动、新业态经济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用工市场对灵活用工认知度的提升、政府对灵活就业的扶持、专业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发育,都在不断推动灵活用工的发展。但部分企业不规范用工带来的劳动者权益保障和税费流失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政府正在逐步强化对灵活用工的规制。本报告对国内灵活用工的总体发展状况进行全景式描述和深度解析,对灵活用工人员的群体特征进行了勾勒,对不同用工类型的生存土壤、实践形态、用工灵活性、用工合规性、劳动者权益保障、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对国内外灵活用工的规制经验进行梳理。在上年度报告的基础上,本报告对灵活用工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更多维度的测量,对不同灵活用工类型的分析更具针对性,并从现状、国内外经验、政策思路等多个层面对灵活用工的合规和权益保障问题进行了探讨。课题组期望本报告的出版能有助于社会公众更好地把握灵活用工的发展态势,推进灵活用工市场和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并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参考。
  • 2020年中国灵活就业与灵活用工研究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目前已形成社会共识,且国务院办公厅27号文也列举了个体经营、非全日制及新就业形态三种主要的灵活就业形式,同时近年来企业灵活用工的数量和规模也呈大幅增长的趋势。但对灵活就业与灵活用工概念的界定、实践中的具体形态、各方主体间的关系以及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等问题,目前在政策制定、学界讨论及企业用工中都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论。所以本章首先要对支持灵活就业的政策、灵活就业和灵活用工的概念、灵活用工的具体形态以及灵活用工的驱动力等问题进行梳理和讨论。
    关键词:
  • 2020年中国灵活就业与灵活用工研究研究方法与研究样本分析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根据课题总体设计,本次调研使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两种方法,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与问卷形式对用工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行业协会、企业员工与管理者进行调查。此外,课题组同步收集了国家统计局数据、政府政策、新闻报道、相关企业的公开信息等,作为本次调研的二手资料来加以分析。
    关键词:
  • 2008年以来中国组织变革与灵活用工发展研究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组织变革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动态的过程,而企业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之一是进行数字化转型。因此,课题组通过调查用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来作为组织变革的一个剖析面,分析不同程度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的基本特征、转型绩效以及这些企业在灵活用工方面的现状。最后,本章还简要分析了技术如何驱动企业组织变革。
    关键词:
  • 2019年中国灵活用工市场现状研究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2019年,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营业总额为1.96万亿元,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和流动2.55亿人次,服务用人单位达4211万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部,2020)。这些数字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灵活用工市场的状况。本章主要结合问卷调查数据、访谈资料,从企业使用灵活用工的比例、动机、顾虑等方面,讨论我国灵活用工市场发展的总体情况,并介绍不同类型企业(包括企业所在地、行业、企业性质、是否平台型企业、成立年限、业务区域范围、规模、发展阶段、竞争地位等维度)在灵活用工使用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
  • 2020年中国企业使用灵活用工的形式与岗位分析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在了解了我国企业当前使用灵活用工的总体状况后,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其具体实践形态。企业主要采取哪些类型的灵活用工?哪些岗位更有可能采取灵活用工的形式?企业最希望通过灵活用工获取哪些类型的人才?本文将报告我国企业当前使用灵活用工的形式、岗位和人才需求,并进一步呈现不同类型企业在上述三个方面的差异(包括企业所在地、行业、企业性质、是否为平台型企业、业务区域范围、规模六个相关性较强的变量)。
    关键词:
  • 2020年中国灵活用工管理研究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灵活用工往往涉及用工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第三方、劳动者多方主体关系;在同一企业/平台中,有可能存在数种用工形式、多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和不同身份的员工。在各类灵活用工形式中,用工方与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第三方在管理职能方面如何分工?灵活用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新型组织关系又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才能有效应对灵活用工管理中的问题和新型组织关系中的挑战?本文将综合调用访谈资料、企业卷数据和员工卷数据来回答上述问题。
    关键词:
  • 中国灵活用工驱动力模型研究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到底是哪些因素在影响灵活用工市场与企业灵活用工实践决策?对此,我们从组织外部宏观因素与组织内部微观因素两个层面来分析灵活用工驱动力。宏观层面,我们采用PEST模型来分析政策(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和技术(Technology)四个宏观驱动力。与前文相一致,我们认为,对当下灵活用工市场发展最关键的驱动力来自以数据为基础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微观层面,我们从参与本次调查的用工企业入手,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潜在驱动因素做影响因子筛选,建立企业灵活用工规模的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模型最终发现,用工企业的规模、所在行业、是否平台型企业以及在行业内的相对竞争地位对用工企业是否选择灵活用工以及使用规模有关键影响。
    关键词:
  • 中国灵活用工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当前我国使用灵活用工的企业已经超过了55%,未来随着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动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灵活用工涉及的企业范围、人员规模很有可能进一步扩展,传统的标准化的雇佣方式将逐渐被弹性化、市场化的用工方式取代。从本次课题的调研情况看,用工市场化、服务专业化、管理数字化,正在成为我国灵活用工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 中国灵活用工案例汇编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本文例举了某社交媒体平台灵活用工案例、某银行灵活用工案例、某文旅集团灵活用工案例和某物流公司灵活用工案例这四个案例,通过案例可以分析出: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三新经济”正逐步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三新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正在推动中国用工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创新。灵活配置人力资源将成为组织的核心战略。
    关键词:
  • 工业化模式与农民工问题的区域差异——基于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的比较
    出版时间: 2021年05月
    对农民工问题的考察需要重视区域发展经验的影响。本研究以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农民工的家庭流动为例,分析了两地劳动体制与农民工问题的内在关联。劳动体制的差异可进一步追溯至两大区域的工业化模式。首先,相比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强政府与强资本的组合带动了产业升级,同时也为提升劳动权益和薪酬待遇提供了基础;其次,相比珠三角外来资本外来工的组合,长三角早期本地资本本地工的组合限制了企业对宿舍劳动体制的选择,不过对劳动权益和薪酬待遇的影响则相对有限;再次,长三角地区非户籍人口占比低于珠三角,也使得长三角农民工更有可能获得城市公共服务。本研究认为,应该从区域工业化经验中认识我国农民工问题的复杂性,并在政策层面慎重对待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角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