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20年中国灵活就业与灵活用工研究

作者:
杨伟国 吴清军 张建国 汪建华 陈雯
出版日期:
2020年12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13128字
所属图书:
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
摘要:

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目前已形成社会共识,且国务院办公厅27号文也列举了个体经营、非全日制及新就业形态三种主要的灵活就业形式,同时近年来企业灵活用工的数量和规模也呈大幅增长的趋势。但对灵活就业与灵活用工概念的界定、实践中的具体形态、各方主体间的关系以及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等问题,目前在政策制定、学界讨论及企业用工中都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论。所以本章首先要对支持灵活就业的政策、灵活就业和灵活用工的概念、灵活用工的具体形态以及灵活用工的驱动力等问题进行梳理和讨论。

关键词:

就业政策灵活就业雇佣关系用工制度

作者简介:

杨伟国:汉族,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就业理论与政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及技术、战略人力资源审计、战略人力资本管理、劳动与雇佣法经济学等。兼任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力资本审计研究所所长、德国劳工研究所(IZA)研究员等。先后任职于商务部(原外经贸部)、深圳海王集团、中国南光、南光捷克(布拉格)、中国光大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出版《转型中的中国就业政策》、《战略人力资源审计》(第1、2、3版)、《人力资源管理》(第10版·中国版)、《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指数:原理与应用》、《劳动力市场政策评估国际手册》、《战略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版)、“中国人力资源审计”报告系列等著作20多部;在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150余篇。

吴清军:汉族,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同年入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现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人大-罗格斯全球劳动与雇佣中心中方执行主任。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和平台用工管理、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等。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在国家权威与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著作1部,参与出版书籍6部。目前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劳动关系分会副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人力资本服务分会秘书长。

张建国:人瑞人才科技集团执行董事、主席兼行政总裁,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历任华为公司首任主管人力资源副总裁、北京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中华英才网CEO,拥有二十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曾组织参与《华为基本法》的编写,负责搭建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出版《薪酬体系设计》《绩效体系设计》《职业化进程设计》《灵活用工——人才为我所有到为我所用》《经营者思维——赢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部人力资源管理书籍。

汪建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当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劳动问题比较、劳动关系治理、劳工政治、灵活用工等。

陈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助理教授,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理论与创新创业。

文章目录
支持灵活就业政策的发展与政策目标
  • (一)1995年左右,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组织起来就业
  • (二)从2003年开始,支持创业带动就业
  • (三)从2014年开始,新业态发展带动灵活就业
非正规就业与灵活就业
  • (一)非正规就业
  • (二)灵活就业
  • (三)灵活就业的界定与政策方向
非标准雇佣与灵活用工
  • (一)非标准雇佣
  • (二)灵活用工的界定
  • (三)灵活用工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