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夏先良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个人简介:

1963年生于安徽省肥东县,1993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和知识经济理论。先后参加或主持10余项国家和院所课题,撰写《知识论》个人专著1部,参与6部合作著作的写作,发表论文20余篇。

  • 中国“走出去”方式创新研究
    冯雷 夏先良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本书是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方式”研究的最终成果,在我国企业“走出去”方式创新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果。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走出去”发展的历程与特征、我国企业海外绿地与并购投资方式创新、“走出去”企业的产权方式选择与创新、人力资源“走出去”方式创新、知识产权“走出去”方式创新、资源型企业“走出去”方式创新、我国海外投资企业跨文化适应力、我国海外企业跨文化沟通效果与沟通策略理论和我国文化“走出去”等。本书既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研究视野广阔,把中国“走出去”方式从传统的贸易、投资扩展到资本、资源、人员、技术知识和文化等要素的全球流动,资料丰富、数据翔实、图文并茂、论述充分、观点与政策含义鲜明、实践性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
  • 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历程和特征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证券投资是我国“走出去”的两种主要形式。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这两种“走出去”形式经历了曲折的、独特的发展过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贸易发展。
    关键词:
  • 人力资源“走出去”方式创新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本章的研究关注我国企业 “走出去” 跨国经营活动中 “人” 的因素。在企业海外投资运作过程中, 离不开高素质跨国经营管理者, 离不开国际化的专业技术人才,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说, 在企业海外投资行为中, 人力资源的因素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主导要素, 直接决定着海外投资行为的成败和效益的水平。
    关键词:
  • 知识产权“走出去”方式创新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知识产权是跨国公司日益重要的资产。中国国际知识产权规模、区域分布、产权形式、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不能适应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的需要。中国促进知识产权“走出去”对于推动国际投资贸易和跨国公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产权“走出去”的主要传统方式有以自主知识产权资产对外独资、对外合资、许可和交叉许可以及海外现汇直接投资、并购获得外国知识产权。除此之外,知识产权“走出去”还可以采取知识产权资产与风险投资相合作、达成知识产权联合(盟)、海外研发外包、海外贴牌生产加工、专业人才进入国际市场等新的方式。
    关键词:
  • 中国海外企业跨文化适应力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本章在概括跨文化适应力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跨文化适应力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评估企业跨文化适应力的指标体系,由此分析评估中资企业在芬兰服务业经营的跨文化适应力现状与问题,总结经验启示。我们发现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目前主要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需要改变为以东道国本土语言为工作语言,缩小语言文化距离;提高业务发展的本土化水平,运用本土语言文化开展宣传推广,增强跨文化适应力;把握好融入与影响当地主流文化的分寸,发挥中华文化优势,培育和开拓潜在市场。
    关键词:
  • 中国“走出去”企业跨文化沟通效果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本章论述了中国海外投资地域的语言文化分布;分析了目前中国海外投资的跨文化沟通能力、问题和挑战,在管新平(Guan,2005)有效跨文化沟通三要素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中国海外企业跨文化沟通的效果。我们发现,中国海外企业采用东道国语言文化直接沟通效果最好;采用翻译或第三方语言文化沟通的效果次优;在非华人社会里采用汉文化沟通的效果近乎无效。跨文化沟通效果高低对投资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文化对经济影响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不能过度夸大文化对经济的作用。
    关键词:
  • 中国海外企业跨文化沟通策略理论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文化能够影响人们的思维、心理和判断,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心情和生产力。讲求跨文化沟通策略和技巧是中国“走出去”企业成功的关键。跨文化沟通物质条件、沟通能力、信任度、自由度、文化差异度和共通度对跨文化沟通效果发挥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海外企业既要利用中华优秀文化,又要贴近东道国本土文化行事,讲求跨文化沟通策略,提高信任度和沟通效果。
    关键词:
  • 全球文化一体化与中国文化“走出去”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全球化促进投资、贸易、人员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特别是跨国公司活动推动跨文化沟通,有力地促进全球文化交流与融合。经济全球化是推进文化同化的重要经济机制与因素,区域化则是保持文化多样性、文化差异化和分化的重要机制。全球化与区域化加剧世界不同文化在交融与分化之间不断处于动态均衡与变动之中。文化多元性、多样性和差异性的非累积性质决定吸引人们文化选择的传播因素比创新因素更加关键。中国文化生命力、竞争力和吸引力依赖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综合国力支持的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播两种因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