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低度发展地区农村学校困境儿童积极发展研究

作者:
彭华民 崔宝琛
出版日期:
2022年6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20031字
所属图书:
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中国脱贫攻坚战略取得全面胜利后,原贫困地区儿童的基本生存需要已经得到满足与保障,但儿童的能力发展问题仍然值得重视。本项目在原贫困地区的安徽省岳西县和金寨县、湖北省恩施市、江苏省宿迁市洋河新区四所农村中小学开展了儿童发展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185份;进行留守儿童和教师焦点小组访谈共20组;同时,还开展了儿童积极发展能力建设服务。本报告以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调查地农村学校儿童的积极发展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其成长环境和行动特征,讨论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区别。最后建议提供专业的农村困境儿童能力建设服务;强化家庭为本的农村困境儿童发展服务;优化学校环境,提升儿童积极发展能力;整合资源,提升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的可及性。

关键词:

能力建设成长环境积极发展低度发展地区农村学校儿童

作者简介:

彭华民: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二级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四川大学经济学学士,南开大学法学(社会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社会福利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有:社会政策埋论与实践、社会保障、宏观社会工作、经济社会学、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等。自1990年起主持联合国儿竜基金会、欧盟、英国国际发展署、英国科学院、美国林肯基金、韩国髙等教育财团等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佥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26项。在《社会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独著《消费社会学》与《福利三角中的社会排斥》,主编《社会学概论》,参编教材和词典工具书10余本。

崔宝琛: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口社会学、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社会政策。

文章目录
研究背景、对象与意义
  • (一)研究的社会经济背景
  •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研究设计
  • (一)变量设计与测量
  • (二)分析方法
  • (三)样本基本情况
农村学校困境儿童积极发展和非认知能力
  • (一)农村学校困境儿童亲社会属性
  • (二)农村学校困境儿童一般积极品质
  • (三)农村学校困境儿童积极认同
农村学校困境儿童发展的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
  • (一)家庭经济情况
  • (二)家庭结构情况
  • (三)亲子沟通情况
  • (四)受照顾情况
  • (五)农村学校困境儿童发展的学校环境
·农村学校困境儿童积极发展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
对农村学校困境儿童能力建设的建议
  • (一)提供专业的农村困境儿童积极发展能力建设服务
  • (二)强化家庭为本的农村困境儿童发展服务
  • (三)优化学校环境提升儿童积极发展能力
  • (四)整合企业资源提升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的可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