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双减”政策实施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变化分析

作者:
李浩钰 陈祉妍
出版日期:
2023年1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9958字
所属图书: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学业负担过重不利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减少中小学生特别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本研究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开展全国调查,基于11440份中小学生有效问卷分析“双减”政策实施后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家庭作业量上,小学生作业量明显减少,初中生作业量有所减少,而高中生作业量变化较小。在体育运动时间方面,超过半数的小学生和初中生体育运动时间增加,仅约三成高中生体育运动时间增加。在兴趣爱好方面,大多数小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发展兴趣爱好。而初中毕业年级和高中生则未发现这一变化。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这些变化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发现作业量的减少、体育运动时间的增多和发展兴趣爱好时间的增多对于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总的来说,本研究发现“双减”政策实施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别是非毕业年级学生在作业负担方面显著减少,有了更多的时间采取健康平衡的生活方式,因而有助于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心理健康中小学生双减作业量运动时间

作者简介:

李浩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陈祉妍: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负责人、国民心理健康数据库负责人。担任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性学会性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青少年心理健康追踪研究、心理健康应用测评及干预等。在中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代表作有《国民心理健康素养手册: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中国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和《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报告》等。

文章目录
·引言
研究方法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工具
研究结果
  • (一)“双减”政策实施后中小学生学业和生活变化
  • (二)中小学生学业和生活变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建议
  • (一)继续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平衡分配学生时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二)重视高中生课业压力,关注高年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 (三)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