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状况调查报告

作者: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课题组
出版日期:
2023年6月
报告页数:
27页
报告字数:
17449字
所属图书:
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关于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论述彰显了新时代做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促进法》更是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保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本调研报告于2021年在全国抽取四、八年级学生,从家庭教育视角考察了不良家庭氛围等单个家庭风险因素以及多个家庭风险因素的累积对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弹性)和心理问题(情绪问题)的影响。结果发现,消极的家庭因素(如父母冲突、亲子冲突、父母不良教养行为、父母期望过高、父母施压过多)会导致中小学生心理弹性水平下降、情绪问题的发生比例上升。相比之下,积极的家庭因素(如亲子亲密水平高、父母支持水平高)会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和减少情绪问题。此外,随着家庭风险因素的累加,中小学生心理弹性高的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情绪问题的比例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些发现提示家长应高度重视家庭氛围建设,构建和谐家庭关系,掌握正确家庭教育方法。要持续开展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

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中小学生

作者简介: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课题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课题组组长:任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评价与促进。组员:陈嘉慧,梁意婷,魏一,李思蒙,杨柳,李添,王泉泉。

文章目录
调查对象与方法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工具
家庭氛围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 (一)父母冲突对中小学生情绪问题发展具有消极作用
  • (二)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中小学生提升积极品质和防范情绪问题
教养方式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 (一)父母不良教养行为不利于中小学生积极品质提升和情绪问题防范
  • (二)父母支持有助于中小学生积极品质提升和情绪问题防范
父母学业期望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 (一)过多的父母施压对提升中小学生积极品质和防范情绪问题具有消极作用
  • (二)过高的父母期望易引发中小学生情绪问题
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综合分析与政策建议
  • (一)家庭教育对心理健康的累积效应
  • (二)基于家庭教育视角,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