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和智能睡眠产品使用倾向研究
作者:
刘娜
出版日期:
2024年3月
报告页数:
40页
报告字数:
29405字
所属图书: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03.220-259
刘娜
王俊秀
张衍
摘要:
在睡眠问题日益突出和人工智能普及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智能睡眠产品应运而生,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改善睡眠的方式。本研究分析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和智能睡眠产品使用倾向的状况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被调查者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总体上比较积极,积极维度的积极性态度得分高于消极维度的包容性态度得分;基于手机的睡眠应用程序是被调查者使用智能睡眠产品的首选,同时他们注重智能睡眠产品的可得性、可操作性和基础功能;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被调查者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对智能睡眠产品的使用倾向、使用意愿及功能需求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对于智能睡眠产品的使用现状和使用意愿,被调查者对积极维度的积极性态度对两者有促进作用,但对消极维度的包容性态度对两者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对人工智能的态度
智能睡眠产品
使用倾向
作者简介:
刘娜:
相关报告
人工智能社会的睡眠展望
2023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
人工智能技术在睡眠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不同年龄段群体的睡眠研究
不同就业状况群体的睡眠研究
不同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的睡眠研究
互联网数字工作者的睡眠研究
午睡模式对日间功能、夜晚睡眠质量以及节律稳定性的影响
睡眠改善倾向与消费需求研究
手机成瘾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文章目录
·
引言
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变量
研究结果
(一)现状分析
(二)不同人口学特征下的差异分析
(三)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与5类智能睡眠产品使用现状和使用意愿的相关性分析
(四)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对5类智能睡眠产品的使用现状和使用意愿的影响
讨论
(一)被调查者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总体上比较积极,积极维度的积极性态度得分高于消极维度的包容性态度得分
(二)基于手机的睡眠应用程序是被调查者使用智能睡眠产品的首选,同时注重智能睡眠产品的可得性、可操作性和基础功能
(三)在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上,35~44岁、大学本科受教育程度、初婚有配偶、有子女、非独居、居住地为城市、在工作、家庭月收入为1.5万~3万元和中上层的被调查者对人工智能的积极维度的态度较积极;女性、55~60岁、大学专科/本科受教育程度、初婚有配偶、居住地为城市、在工作/务农、家庭月收入为1.5万~3万元、中层的被调查者在消极维度上的包容性较强
(四)18~34岁、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再婚有配偶、无子女、居住地为农村、家庭月收入为2000元及以下、独居和上层的被调查者对智能睡眠产品的使用频率较高,女性、25~44岁、再婚有配偶、有子女、居住地为农村、在工作、家庭月收入为3万~6万元、非独居和中上层及以上的被调查者对智能睡眠产品的使用意愿较强
(五)女性、25~44岁、大学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再婚有配偶、有子女、居住地为城市、在工作、家庭月收入为3万元及以上、非独居和中层及以上的被调查者对家居助眠类产品(床垫)的不同功能需求较高
(六)在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对智能睡眠产品的使用现状和使用意愿的影响上,被调查者对积极维度的积极性态度对两者有促进作用,但对消极维度的包容性态度对两者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