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24年北京电影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

作者:
孙俨斌 张靖雯
出版日期:
2025年5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字数:
19955字
所属图书: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24~2025)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电影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受全国大盘收紧影响,北京电影市场票房和观影人次指标下滑,影院经营压力进一步增大。作为全国影视文化核心区,北京票房稳居全国前列,有着成熟且优质的观众基础,市场潜力仍有待深挖。龙头型和专精特电影企业集聚北京,区域特色鲜明、雁阵效应凸显,生产出一批深具时代感、市场号召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电影产品。针对企业散力、消费疲软、观众老化等问题,应提升电影企业友好度、优化消费刺激、调低发行结算价、进一步加大中小学影视教育和高校学生观影优惠力度,推动电影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电影市场北京电影中国电影高地电影企业

作者简介:

孙俨斌:博士,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电影产业、电影社会学。

张靖雯: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电影产业。

文章目录
市场概况:指标下滑,潜能待绽
  • (一)票房:稳居全国前列,都市生活议题更受市场喜爱
  • (二)观众:成熟多元优质,市场潜力巨大
  • (三)放映:影院效益持续下降,票价过高导致消费降低
产业格局:核心影企集聚,行业深度调整
  • (一)生产主体:企业雁阵协同效应凸显
  • (二)发行公司:全国发行前十中北京8家上榜
  • (三)电影产品:京产电影,精品荟萃
政策制定:惠民补贴刺激消费,优化服务助力生产
  • (一)扶持京产电影创作,提升在京摄制服务
  • (二)加大消费补贴,发挥社会效应
  • (三)各区立足实际,政策适配度高
区域布局:影视东北方向集聚,集约协同发展
  • (一)朝阳集聚头部影企,建设国际一流影视制作基地
  • (二)怀柔推进“中国影都”建设
  • (三)通州打造综合性影视产业新城
·国际交流:电影文化互鉴节展续写新篇
·对策建议:攻坚克难、赓续前行,引领电影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