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汶川地震灾区居民重建恢复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
赵延东 马缨 何光喜 邓大胜 薛姝
出版日期:
2009年12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2055字
所属图书:
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以汶川地震灾害发生一年后进行的一项灾区居民入户调查为基础,全面描述了震后一年来灾区居民在住房、就业、农业生产、家庭经营、医疗卫生和中小学教育条件等方面的恢复重建情况,并分析了他们对重建政策的需求、获得的社会支持与社会参与情况,描述了灾区居民的总体社会心态。

关键词:

汶川地震居民调查重建恢复

作者简介:

赵延东: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科技与社会风险、创新社会环境等。

马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与社会。

何光喜:硕士,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学、科技政策。

邓大胜: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与社会、社会学研究方法等。

薛姝: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文章目录
灾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住房重建情况
  • 1.灾区居民住房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较震后初期明显改善,板房区生活配套设施齐全
  • 2.灾后住房重建工作成果显著,九成灾区家庭现居住于永久性住房
  • 3.加固/修复是震后住房重建的主要方式,自家重建是震后新建住房的最主要方式
  • 4.住房重建的补贴信贷政策落实到位情况较好,但部分家庭预期难以按时偿还贷款
  • 5.部分临时性住房家庭尤其是城镇家庭对解决永久性住房的预期不太乐观
灾区居民的就业情况和培训需求
  • 1.灾区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但特定群体的失业问题比较突出
  • 2.灾区居民的就业质量不高,潜在失业风险不容忽视
  • 3.灾区居民对就业技能培训需求旺盛,现有培训体系难以满足需求
灾区居民的农业生产和家庭经营情况
  • 1.灾区农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农业用地损失问题值得关注
  • 2.灾区涉农优惠政策落实较好,农户对农业补贴和农业技术的政策需求仍很强烈
  • 3.非农家庭经营是灾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震后面临发展困难
  • 4.灾区非农家庭经营活动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经营环境
灾区的医疗服务和中小学教育条件恢复情况
  • 1.灾区居民总体健康状况稳定,专业心理辅导的覆盖面和效果仍有提高空间
  • 2.灾区医疗保障覆盖率高,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但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
  • 3.灾区中小学校舍重建进展顺利,新建校舍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 4.非重建学校的发展问题和部分中小学生上学费用高的问题值得关注
灾区居民的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情况
  • 1.灾区居民得到了广泛社会支持,政府仍是最重要的支持提供者
  • 2.灾区居民积极参与公益性重建活动,群众自发组织的公益行动蓬勃发展
  • 3.灾区居民的社会团结程度提高,信任程度较震后初期略有下降,但仍高于震前水平
灾区居民的政策需求和社会心态
  • 1.灾区居民对灾后重建政策的了解程度仍然不高,对政策的需求重点有所转变
  • 2.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高,多数居民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 3.灾区当前的社会心态总体平稳,社会基本稳定
  • 4.部分灾区居民开始关注重建中的贫富差距和公平问题,对基层政府的评价有所降低
  • 5.灾区居民社会安全感高,但余震仍对居民的心理安全造成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