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北京市拆迁改造后少数民族新聚居状况调查报告

作者:
良警宇
出版日期:
2011年4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3418字
所属图书: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0~201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总体而言, 经过拆迁改造, 少数民族人口杂居状况日趋明显, 原城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聚居规模大幅度降低, 但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原民族乡村转制为城市社区, 又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新的城市民族聚居社区。本课题从新聚居社区拆迁前后居住条件变化状况、社区服务状况(涉及老病残特殊服务、育婴托儿服务、社区便民服务、体育健身设施和场所、文化娱乐活动设施和场所、健康医疗服务、民族宗教活动设施和场所)、社区环境状况(环境卫生、绿化、治安、市政公共设施、交通)、社会关系(邻里关系、民族关系)、社区活动及居民参与情况、清真饮食服务、政府应加强哪方面的民族工作等7 个方面对少数民族新聚居社区环境、服务及少数民族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

问题与建议少数民族拆迁改造新聚居社区

作者简介:

良警宇:法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第三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长期关注文化志愿服务、城乡社会建设、文化社会学、公共文化服务、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等问题;出版学术专著多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各级政府的研究项目多项。

文章目录
新聚居社区形成原因、类型及其分布
  • 1.新聚居社区形成原因及其类型
  • 2.新聚居社区规模及其分布
新聚居社区环境、服务及少数民族需求情况
  • 1.居住条件变化状况
  • 2.社区服务状况
  • 3.社区环境状况
  • 4.社会关系
  • 5.社区活动及居民参与情况
  • 6.清真饮食服务
  • 7.希望政府加强的民族工作需求
问题与建议
  • 1.拆迁改造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成为影响民族关系的潜在因素
  • 2.需要重视转制后的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的建设和服务工作
  • 3.继续加强民族特色服务体系建设
  • 4.在加强对流动人口(流动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的服务和管理的同时,继续加强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工作
  • 5.在新的少数民族常住人口聚居区、聚集楼门以及流动人口聚集地区设立监测点,完善民族关系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