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资本视角下非遗传承人的地位获得研究——基于多案例的分析

作者:
孙九霞 李怡飞
出版日期:
2019年7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5225字
所属图书:
当代中国田野观察(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资料来源:中国人大网,http://www.npc.gov.cn/wxzl/wxzl/2006-05/17/content_350157.htm。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概念逐渐被大众接受。我国作为该公约的缔约国,先后公布了四批(2006、2008、2011、2014)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认定了四批(2007、2008、2009、201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总计183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026名传承人。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www.ihchina.cn/。自2006年国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名录后,国内学术界也渐渐开始了对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涉及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学等学科领域。而非遗传承人作为非遗传承的主体,是非遗传承和保护的核心和关键要素。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孙九霞: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李怡飞: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
  • (一)社会资本理论中的地位获得研究
  • (二)分析框架与关键概念
·研究方法:多案例对比分析
“传承人”称号的获得与社会资本的运用
  • (一)人力资本差异不显著,社会资本起关键性作用
  • (二)人力资本差异显著,社会资本起辅助性作用
  • (三)社会资本极为显著,“家族性传承人”现象
结论与讨论
  • (一)结论
  • (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