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灾害应对中的发展性社会工作模式:探索与讨论——基于绵竹青红社工服务

作者:
陈锋 陈涛
出版日期:
2019年7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5386字
所属图书:
当代中国田野观察(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灾害应对中,社会工作时常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尤其是在灾后安置和恢复重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例如,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后,许多社会工作团队即在救灾和重建中表现出了此种作为与作用。当时,社会工作界以不同方式参与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特别是在灾区前线,一些社工服务团队设立站点,面向当地受灾民众及相关人群提供专业服务,构成了灾后重建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据不完全统计,“5·12”一周年之际,汶川地震灾区的各类“社工站”有约20个,分布在几乎各个重灾市州。中国社会工作编辑部:《汶川地震灾区社工站分布图》,《中国社会工作》2009年第13期。到三年重建期结束时,这些社工站中有一些经过登记,成为当地的正式社会组织,在当地持久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关键词:

作者简介:

陈锋: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社会工作系

陈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工作学院

文章目录
·绵竹青红社工服务的基本情况
·发展性社会工作的目标与效果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