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区首诊与健康中国治理

作者:
高和荣 王坤钟
出版日期:
2017年4月
报告页数:
27页
报告字数:
21209字
所属图书:
社区首诊与健康中国分析报告(2017)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与必然要求,实现“健康中国”必须要发展并完善社区首诊制度。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开始了改革历程,逐步将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全国各地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形成了北京、上海、厦门、西宁、攀枝花等模式,使卫生可及性及社区医疗资源利用率有所提高,并使患者的社区卫生机构就诊满意度提高,实现患者分流、医疗费用降低。应当看到,全国各地正在进行的分级诊疗试点改革还面临着基本药物目录种类少、剂型不全,全科医生数量少、器械配备不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低、存在重复就诊,双向转诊未实现、转上容易转下难的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政策制定忽视民众的就医心理,政策推动简单地采取经济手段,政策实施忽视三级医院的虹吸效应,政策无法解决医疗机构的利益驱动,政策供给未从根本上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此,应该强化政策导向性,注重政策制约性,加大财政倾斜,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现。

关键词:

健康中国分级诊疗健康治理

作者简介:

高和荣:男,江苏兴化人。博士,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台湾研究院兼职教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专家委员,厦门大学党委党校副校长,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社会保障学位点负责人,厦门大学医疗保障与健康中国交叉学科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社会福利。主要代表作:《底线公平:基础普惠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专著)、《风险社会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构》(专著)、《普遍整合的福利体系》(合著)、《提升社会质量的社会政策建设》(合著)。

王坤钟:厦门大学党委党校秘书。

文章目录
引言
  • (一)健康中国
  • (二)社区首诊及其相关概念
  • (三)社区首诊制与健康中国
中国社区首诊制的实施基础
  • (一)社区首诊制提出的时代背景
  • (二)社区首诊制提出的政策背景
  • (三)社区首诊制的正式提出
中国社区首诊制度的实施现状
  • (一)基本情况
  • (二)基本模式
  • (三)取得的成效
中国社区首诊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
  • (一)基本药物目录种类少、剂型不全
  • (二)全科医生数量少、器械配备不全
  • (三)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低、重复就诊问题存在
  • (四)双向转诊未实现、转上容易转下难
社区首诊制度实施存在问题的成因
  • (一)政策制定忽视民众的就医心理
  • (二)政策推动简单地采取经济手段
  • (三)政策实施忽视三级医院的“虹吸效应”
  • (四)政策无法解决医疗机构的利益驱动问题
  • (五)现行政策供给未从根本上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社区首诊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 (一)强化政策导向性
  • (二)强化政策强制性
  • (三)加大财政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