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两种学校团体辅导模式的整合探索——基于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的思考

作者:
田国秀 李冬卉
出版日期:
2013年10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7143字
所属图书:
抗逆力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团体辅导以促进青少年成长为目标,以发展性支持为取向,以心理习作、团体游戏、互动活动为载体,将引导、教育的主题蕴含其中,形式多样、内容活泼,适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目前,团体辅导已经成为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关键词:

学校团体辅导模式整合探索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

作者简介:

田国秀: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与青少年社会工作、学校社会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曾在《哲学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思想教育研究》《中国青年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撰写、主编、翻译著作11部。目前主持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1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北京市教委研究项目1项、北京市教委委托项目1项。

李冬卉:

文章目录
学校场域、惯习与辅导场域、惯习之间的联系
  • (一)学校场域与辅导场域之间是空间斗争和资源争夺
  • (二)学校惯习与辅导惯习之间相互独立又期望影响
两种辅导形式效果差异的原因分析
  • (一)长期团体辅导面对学校场域的挑战
  • (二)短期团体辅导效果难以持续
两种学校团体辅导形式的动态整合
  • (一)长期团体辅导 正视学校场域压力,促进辅导效果持续
  • (二)短期团体辅导 积极营造场域,努力重构惯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