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基层政府与地方产业选择——基于四东县的调查
作者:
冯猛
出版日期:
2020年7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字数:
21114字
所属图书:
中国经济社会学四十年(1979~2019)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07.396-418
杨典
符平
摘要:
在中国转型背景的政治舞台上,持续上演地方政府干预地方经济并谋求晋升的场景,本文援引的四东县产业打造案例亦是这一序列上的政府“故事”。在地方政府竞争领域,产业发展指标因其独特优势而成为上下级政府共同认可的政绩衡量标准,围绕这一指标也形成了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激励结构。在这样的激励结构下,乡镇政府将产业发展作为行动目标,并动用政府掌握的各类资源打造某项(些)产业。为了在政府间竞争中获得更大效用,乡镇政府官员往往会选择打造与其他乡镇相区别的产业,新任政府官员也会选择打造与本乡镇原有产业相区别的产业,即采取打造典型产业的策略。每个乡镇遵循的这种产业策略最终形成了在县域层面上产业区别度高、更新率快、典型性强的产业格局。到目前为止,以产业发展指标作为官员晋升标准,带来的四东县产业发展局面还是比较乐观的,每个乡镇都拥有并认真经营本地的典型产业,全县产业繁荣有序,但这种评价体系导致的短期内产业更换频繁是不是产业发展的最佳路径,能否给产业参与主体——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能否带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尚需更长时间的观察。
关键词:
基层政府
地产产业
四东县
作者简介:
冯猛:
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地方政府行为、基层社会治理。
相关报告
汶川县席草村灾后可持续生计发展案例
“维稳压力”与“去污名化”——基层政府走向渔民环境抗争对立面的双重机制
历史性挑战:中国农村的冲突与治理
2011年广州基层政府行政执法公众评价民调报告
宏观政策转变与基层政府公共服务项目化外包实践
国家治理转型中的基层政府行为变迁——对冯猛论文的评论
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的运行逻辑与发展路径
基层政府的新角色与实践
村民对政府满意度的变化分析
全民关怀
文章目录
·
研究问题
·
文献述评与理论对话
基层政府对辖区产业的打造
(一)基层政府在产业打造中的引领作用
(二)基层政府为何要打造产业
(三)基层政府为何能打造产业
基层政府的产业选择
(一)基层政府的产业选择策略
(二)产业选择策略的模型分析
(三)典型产业的意义
作为衡量尺度的产业发展指标
(一)产业发展指标的建构及其合法性
(二)产业发展指标的优势
产业打造的微观经济社会学分析
(一)基层政府运作地方经济事务的经验叙事
(二)政府与产业关系的理论回应与推进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