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地方社会建设中的“共同缔造”:作为一种新的政策范式

作者:
房莉杰 李秉勤 王晶 单丽卿
出版日期:
2018年8月
报告页数:
35页
报告字数:
23457字
所属图书:
共同缔造与海沧社会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以及目标要求。中央层面对未来发展目标的明确阐述,也标志着中国正在迈向以社会建设为核心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奇迹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以快速的GDP增长为核心指标。但是,在快速的经济增长背后,各种社会层面的矛盾也在不断积累,比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数量的不断攀升等。面对新的社会形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强调社会建设的重要性70212540。社会学家陆学艺指出,中国当前诸多经济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社会结构的调整滞后于经济结构,即我国经济结构已经是工业社会中期阶段,但是社会结构还处于工业社会的初期阶段,并据此提出应从社会政策入手来寻求解决方案。综观近年来中央层面的政策表述,“社会建设”“社会治理”“民生”等概念被越来越频繁地提出,这都表明中央在不断地推动施政理念的转型。那么,中央的理念转型究竟会对地方层面的政策实践产生何种影响?它是否能够有效地推动地方的治理转型?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传导机制又是什么样的?本文试图围绕厦门市海沧区的“共同缔造”实践进行讨论,聚焦的核心问题是“共同缔造”与“社会建设”之间的关联,分别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角度分析政府间(中央与地方)关系以及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
关键词:

社会治理“共同缔造”地方社会建设新的政策范式

作者简介:

房莉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社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理事;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联合国发展研究所(日内瓦)访问学者、联合学者,伦敦经济学院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社会政策理论、卫生政策、老年政策。

李秉勤: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华人社会政策研究项目主任,带领团队从事与中国和世界华人有关的社会政策研究,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南开大学,获得社会政策博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曾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优秀论文奖”和“伦敦政治经济青年学者奖”;曾就职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政策系,并取得终身教职,澳洲国立大学克劳福德公共政策研究学院副教授,并任学院教务主任、政策与治理方向副主任;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城市治理与社会政策方向,探讨城市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城镇化对社会政策体系和治理结构的冲击。目前的研究项目有城乡一体化的治理模式、城市治理和社会支出、新型城镇化下的社会包容和融合。

王晶: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会展与营销系讲师,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博士生在读, 研究方向为会展管理、工商管理。

单丽卿: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讲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社会治理、农村教育政策与儿童福利等。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施政理念的转型:迈向社会建设的时代
  • “社会建设”概念及其内涵的演变
  • “社会建设”的现实背景
  • 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
·第二节 地方社会建设实践中的“共同缔造”:作为一种新的政策范式
第三节 “共同缔造”中的国家—社会关系
  • 基本背景
  • “共同缔造”的治理框架
  • 作为一种机制创新的“以奖代补”
  • 政策效果:“共同缔造”的前后对比
·第四节 社会建设中的政府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