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共同缔造”与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

作者:
房莉杰 李秉勤 王晶 单丽卿
出版日期:
2018年8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字数:
22195字
所属图书:
共同缔造与海沧社会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外来人口在海沧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海沧投资区建设得到比较大的发展。投资发展的一个主要支柱是外来资本(台商投资)和外来劳动力,包括技术劳动力的引入。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海沧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最初的外来人口转化成本地户籍人口非常困难,同时也不能享受本地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这样,外来人口长期游离在城市公共生活之外。即使为本地经济做出很大的贡献,也不被视为本地人。他们的归属感不强,也带来相当多的社会问题。在台商投资区发展的早期,除了国有部门的正常工作调动和家庭关系所涉及的人口迁移,外来打工人口主要生活在投资区范围内。正规的员工有集体户口,企业为自己的员工提供了基本的生活设施,投资区也有基本的公共设施。投资区的生产生活自成一体,在投资区就业的人基本上不用与外界社会沟通。加之当时海沧经济发展尚未起步,海沧农业社会和工业区的差距非常明显。投资区不仅是当地经济的“飞地”,也是社会发展方面的一个“飞地”。随着海沧区的经济持续发展,更多的外来人口从暂住人口转为常住人口,甚至户籍人口。城市管理不得不从以生产管理为主向行政区、生活区的管理转化。加上海沧区城市发展势头比较猛,房地产市场被看好,在这里买房的外来人口也大量增加。海沧人口从2004年的14.3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42.9万人,人口增加到原来的三倍。这么快的增长对海沧区的城市社区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海沧经济增长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海沧投资区以外的地方工业化、城市化速度提高,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变成了城市面积和人口比例越来越大的地区。这与海沧政府引入相关政策,要求投资区内以生产为主的经济与区外本地服务业经济相结合有关。工业区的人口越来越多地消费由周边人口提供的生活服务和生活用品。土地经济本身也进一步促进了周边农业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海沧也得益于厦门地区经济整体的快速发展。作为厦门周边地区,海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工业和服务业投资。从某种意义上看,虽然投资区仍然在海沧享有政策优势,但是投资区以外地区后来的高速发展正在逐步缩小投资区和投资区以外的经济差距。这些发展趋势意味着海沧的发展不再是简单的投资区和投资区以外的地域分割,人口也不再是本地人和外来暂住务工人员的划分。经济的融合和收入差距的缩小带来了社会融合的需要,经济增长机会不断出现也意味着原本短期务工的人口在这里获得长期就业机会的可能性更大,安居的需求也会更加强烈。由此,对于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社会融合的需求也相应地提高了。作为一个多年依赖外来人口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地方,海沧对外来人口基本上保持着比较欢迎的态度。即海沧在帮助外来人口融入方面有比较强的政治意愿。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融入。本文以海沧在外来人口管理和融入领域所进行的各种政策尝试为例,探讨是否能够通过治理的改变,即利用共同缔造的手段取代传统的行政手段,改善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效果。
关键词:

社会融合社会治理外来人口“共同缔造”

作者简介:

房莉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社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理事;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联合国发展研究所(日内瓦)访问学者、联合学者,伦敦经济学院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社会政策理论、卫生政策、老年政策。

李秉勤: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华人社会政策研究项目主任,带领团队从事与中国和世界华人有关的社会政策研究,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南开大学,获得社会政策博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曾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优秀论文奖”和“伦敦政治经济青年学者奖”;曾就职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政策系,并取得终身教职,澳洲国立大学克劳福德公共政策研究学院副教授,并任学院教务主任、政策与治理方向副主任;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城市治理与社会政策方向,探讨城市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城镇化对社会政策体系和治理结构的冲击。目前的研究项目有城乡一体化的治理模式、城市治理和社会支出、新型城镇化下的社会包容和融合。

王晶: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会展与营销系讲师,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博士生在读, 研究方向为会展管理、工商管理。

单丽卿: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讲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社会治理、农村教育政策与儿童福利等。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
·第二节 海沧外来人口的现状和地位
·第三节 外来人口高度集中和快速增加带来的社会问题
第四节 “共同缔造”对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作用
  • 社会治理框架的确立
  • 社区治理的实际工作
  • 外来人口治理理念的变化
第五节 面临的问题
  • 政出多门,基层的承受力有限
  • 局部改革,政策之间缺乏协调
  • 急于求成,社会工作的行政化
  • 政府减负,过多依靠民间力量
·第六节 结论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