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约制与建构:环境议题的呈现机制——基于A市市民反建L垃圾焚烧厂的省思
作者:
龚文娟
出版日期:
2014年9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字数:
31223字
所属图书:
中国环境社会学(第二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09.127-160
陈涛
崔凤
摘要:
本文在回顾和梳理环境事实论与环境建构论的基础上,剖析了环境议题呈现的社会机制,并以A市市民反对L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的过程为例诠释这一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议题的呈现机制包括了群体利益冲突、差异性认知和主张竞争、权力、资源及策略运作三个环节。环境议题不仅是客观环境现象的持续再现,更内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认知和判断;它的提出、表达和形成正逐步由“政府主导型”和“精英主导型”向“环境利益相关者共构型”过渡;环境议题呈现了不确定性和模式化趋势的特征,这既暗示了风险社会的到来,同时也见证了公众对环境公正和政治平等日渐强烈的呼声,以及市民社会成长与结构性限制之间的张力。
关键词:
建构
环境议题
约制
环境公正
政治平等
作者简介:
龚文娟: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相关报告
赋权与约制:政府购买服务的多重逻辑
城市、乡村与风险分配的空间差异——从海洋灾害、环境污染看社会抗争的城乡差异
正常化理念与非正常化实践——弱智儿童的“正常化”过程分析
学科、学会与学术:中国现代学术共同体之建构
国族观念与现代国家的建构:基于近代中国的考察
方法观念及其哲学基础:简论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
审美与生产政治——基于餐饮服务业的一项调查
民族、民族国家及其建构
河南省城乡居民社会资本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建构
文章目录
·
两种视野中的环境问题
·
“别在我家后院” 反建L垃圾 焚烧厂始末
群体利益冲突 环境议题的内部动因
(一)群体利益
(二)群体利益冲突
认知差异与主张竞争 环境议题的社会建构
(一)环境状况的认知差异
(二)主张集成与表达
(三)主张竞争
权力、资源与策略 环境议题的结构性约制与运作
(一)权力掌控
(二)资源控制与动员
(三)行动策略
结论与讨论
(一)环境议题呈现的实质与特点
(二)反思 别在我家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