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导论 学科分际与问题聚焦

作者:
沈毅
出版日期:
2016年5月
报告页数:
6页
报告字数:
5104字
所属图书:
从“派系结构”到“关系共同体”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近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开展中国本土组织管理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共识。有学者在总体研究方向上指出:本土组织管理研究根本上需要在学术研究中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情况,以拓展既有理论及建立新的理论(徐淑英、张志学,2005)。从社会科学的学科立场出发,目前在西方组织管理人际关系研究方面,关注点主要集中于组织公民行为(管理学)、员工组织承诺或心理契约(心理学)、程序正义与分配正义(社会心理学)、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社会学)等理论领域。分别以这些理论领域为阵地,樊景立等人(Farh et al.,2004)对中国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凌文辁等人(2001)对中国组织承诺的研究,李原等人(2006)对中国组织心理契约结构的研究,张志学(2005)对中国人分配正义观的研究,郭毅、罗家德等人(2007)对组织管理与社会资本的梳理与系列研究成为其中的重要成果。特别是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触及本土组织管理的特殊性,从而在国内社会学及管理学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但总体来看,以上这些研究仍较多属于移植型研究,即从既有的成熟理论框架出发对中国管理经验加以总结考察,其理论旨趣一般是对原有理论框架加以修正,而并非建构针对中国本土的管理理论乃至组织理论。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沈毅:1979年生,江苏镇江人,河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后。2004~2014年曾就职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2014年起任教于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目前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组织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中国人社会行为与宏观社会结构分析,特别聚焦于本土“关系”研究。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人社会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个体化’进程研究”(2015),曾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在《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开放时代》《江海学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独立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