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华人本土组织领导研究的基本脉络

作者:
沈毅
出版日期:
2016年5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字数:
20379字
所属图书:
从“派系结构”到“关系共同体”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海外的华人组织研究中,文化传统的重要性日益得到关注,可以说呈现了文化主义的研究立场,其中又可以区分为跨文化比较与本土化取向两种研究视角。在研究内容上,跨文化比较更多集中关注于各个文化之间的组织领导权威差距问题,而本土化取向则在“权力”运作之外关注到了“人情”“关系”的重要性,并逐步将“关系”与“差序格局”等本土概念深化到本土组织研究中来。在此基础上,一些研究力图将“差序格局”的概念作为连接家庭结构与组织结构之间的桥梁,并认为华人社会家庭结构相对于西欧社会与日本社会的特异性决定了其组织领导方式的特异性。总体来看,以上文化主义研究立场之下的不同研究路径尽管有诸多差异,但突出文化差异的独特性倾向是比较明显的,研究对象也多集中于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其中自发性的“关系”与家族伦理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与之相比较,在制度主义研究立场下,新中国成立后单位制中有着政治意义的“主从关系”得到了充分重视,其实质内涵与“关系”及“差序格局”的本土概念依然有着相当密切的关联。由此引发的重要问题是在不同体制背景下,“关系”及“差序格局”运作的基本形态究竟有着哪些差异,其核心性的维度要素在哪里,对组织领导与组织绩效都会造成什么后果。针对这些重要问题,兼顾文化传统与体制结构的双重立场,可能会成为未来中国本土组织领导研究的重要突破点。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沈毅:1979年生,江苏镇江人,河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后。2004~2014年曾就职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2014年起任教于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目前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组织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中国人社会行为与宏观社会结构分析,特别聚焦于本土“关系”研究。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人社会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个体化’进程研究”(2015),曾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在《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开放时代》《江海学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独立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文章目录
·第一节 跨文化比较研究视角下华人组织领导权威差距的凸显
·第二节 本土化研究视角下组织领导“权力”之外“人情”策略的凸显
·第三节 制度主义研究立场下“单位”组织中“主从关系”的权威依附倾向
·第四节 从文化到制度 “关系”及“差序格局”在本土组织研究中的再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