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1990年代的“人缘关系”笼络学:德治领导背后的“派系”暗流

作者:
沈毅
出版日期:
2016年5月
报告页数:
30页
报告字数:
27899字
所属图书:
从“派系结构”到“关系共同体”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M厂长在1990年10月正式接任ZY厂厂长兼书记,揭开了ZY厂发展历史的“新篇章”。在上层授权方面,M无疑取得了党政合一的“一把手”地位,但在国有企业其权力的集中依然是有限的,尤其是M厂长这样单枪匹马的外来领导,其与厂内各方骨干人才的“关系”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M首先有效地通过“德治领导”赢得人心,并通过对原有骨干特别是中层干部基本“一视同仁”地稳定其位置以消除阻力,在“德治领导”的背后,M厂长能够巧妙地与一些关键人物发展私人“关系”,同时及时压制了厂内极少数的“抢权分子”,其权力运作使得工厂在1990年代初期实现了厂内局面的稳定。结构层面的“派系”特征并未消除,但其斗争形势趋于隐蔽,形式上的“和谐”是国企普遍困难背景下需要维持的“大局”。在1990年代中期之后,ZY厂的经营形势相对好转但尚处于勉强支撑的局面,ZY厂成为Z市1996年首批改制的18家企业之一,“一次改制”的选举过程也显示了厂内延续存在的“派系”力量,产权均等化的“一次改制”趋于形成形式上“民主”治理的权力结构,进一步加剧了厂级领导讨好下属骨干乃至普通职工的“人缘关系”笼络学之选票政治。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的“关系”运作是以稳定压倒一切作为指向的,充分体现了某种以“和谐”价值为要旨的“人缘关系”笼络学特色,其“德治领导”背后的权力技艺运作根本上是温和的,这也成为M能够稳定ZY厂并获得多数干部职工认可的领导基础,从而使得M成功地通过了“二次改制”而成为事实上的控股老板,这或许才是“人缘关系”笼络学巧妙运用的最终目标与实质成果,产权的完全控制也就预示着“人缘关系”笼络学的基本终结。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沈毅:1979年生,江苏镇江人,河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后。2004~2014年曾就职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2014年起任教于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目前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组织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中国人社会行为与宏观社会结构分析,特别聚焦于本土“关系”研究。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人社会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个体化’进程研究”(2015),曾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在《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开放时代》《江海学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独立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稳定压倒一切 “德治领导”的初步目标
·第二节 “派系”暗流下的表面和谐 “人缘关系”笼络学的成功运作
·第三节 “一次改制”的基本过程及其“民主”后果 “人缘关系”笼络学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