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北京市计算机类犯罪的现状、特点及对策

作者:
李会彬
出版日期:
2019年5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0902字
所属图书:
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2019)
摘要: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计算机类犯罪的实证分析发现,北京市计算机类犯罪的主体以男性为主,平均年龄较小,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并且犯罪分子没有明显的户籍特征。北京市计算机类犯罪的犯罪结果发生地主要集中于海淀和朝阳两个区,所犯罪行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为主,并且对其判处的刑罚适用缓刑率低。北京市计算机类犯罪的特征为犯罪行为实施地没有明显地域特征、智能手机设备开始成为计算机类犯罪的新对象、犯罪主体高智商特征明显、犯罪隐蔽性较强。为有效治理北京市计算机类犯罪,应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强网络警察队伍的建设,加强对计算机类犯罪的防范能力,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宣传教育。

关键词:

实证分析治理对策犯罪特点计算机类犯罪

作者简介:

李会彬: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综合治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刑法学、犯罪学、刑事诉讼法学。主持“传统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关系反思及其重新界定研究”“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转化关系探究”“北京市应急物资与保障能力建设研究”“北京市应急队伍调查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等多项课题,出版《敲诈勒索罪司法认定疑难问题研究》专著1部,合著、参编著作7部,在《法商研究》《政治与法律》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文章目录
北京市计算机类犯罪状况分析
  • (一)犯罪主体状况
  • (二)犯罪事实状况
北京市计算机类犯罪的特点
  • (一)犯罪行为实施地无地域限制
  • (二)智能手机设备开始成为计算机犯罪的对象
  • (三)犯罪主体高智商特征明显
  • (四)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北京市计算机类犯罪的治理对策
  • (一)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
  • (二)加强网络警察队伍的建设
  • (三)加强对计算机犯罪的防范能力
  • (四)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