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知识、心态与社会生活——费孝通的宗教观与“人的研究”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
褚建芳
出版日期:
2019年3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12622字
所属图书:
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纵观费孝通先生一生的著述,我们可以发现,费先生对宗教的专门论述并不多见。迄今为止,费先生仅有两篇文章专门讨论宗教。这两篇文章费先生都写于学术生涯的早期。然而,在费先生的许多著作和文章中,都有对宗教的论述。这些论述散见于不同的文章和著作,围绕的主题也不相同。尤其在费先生晚年,曾多次提到心态层面的问题,比如“文化自觉”“作为文化更高层次的艺术”“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秩序观念等,其中不少论述实际上涉及宗教的内容。可是,他却不提“宗教”这样的说法。这是为什么?显然,这与费先生对宗教的看法,即其宗教观密切相关。那么,这种宗教观对于当今包括人类学在内的“人的研究”学科而言,有什么启发意义?本文的前半部分将主要通过梳理分析费先生有关宗教的论述来探讨他的宗教观;接下来,本文将就费先生宗教观(对宗教问题的关注)对我们今天的“人的研究”的意义与启发进行探讨。
关键词:

宗教功能知识社会学宗教观念

作者简介:

褚建芳:1970年生于河北固安,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教学和研究方向为经济人类学、仪式与象征研究专题、中国西南与东南亚民族研究、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文章目录
费孝通先生的宗教观
  • 1.作为知识体系的宗教观念
  • 2.发挥功能的知识体系
  • 3.功能与心态
  • 4.作为一种范式的宗教研究
  • 5.作为生活系统一部分的宗教
  • 6.小结:完整体系视角的宗教观
·费孝通的宗教观与“人的研究”及其对功能主义人类学的超越
“人的研究”与“直面现实的人类学”
  • 1.立足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 2.“迈向人民的”人类学与“人的研究”
  • 3.宗教、“心态”观照与“直面生活的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