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村落过疏化与乡土公共性的重建

作者:
田毅鹏
出版日期:
2019年3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5473字
所属图书:
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自人类步入现代社会以来,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勃兴和巨型城市的崛起,以乡村为中心的传统文明结构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动。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拉动下,农村人口不断流入城市,城乡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都市的人口密度越来越高,而乡村尤其是那些偏远村落,则成为人口稀少的过疏地域,并由此而走向衰落。无论是欧美早发现代化的发达国家,还是后发的非西方发展中国家,都大体经历了这一过程。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都市的兴起和乡村衰落在近百年来像是一件事的两面”(费孝通,2007:254),成为时代变迁的重要标记。在现代工业社会,“对农民来说,农业的历史是痛苦的发展史,因为他们的精神状态和传统制度很难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似乎有一种经济的和社会的衰退规律在威胁着农村社会”(让·雄巴尔-德洛夫,1985:59)。那么,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之下的乡村地域过疏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其进程到底会对现代社会产生哪些影响,则是学术界多年来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从公共性的研究视角,探讨村落过疏化背景下乡土公共性危机的发生及表现,并寻求重建之道。
关键词:

乡村社会村落过疏化乡土公共性

作者简介:

田毅鹏:祖籍河南舞阳,1963年生于吉林市。1983年东北师大历史系本科毕业,1988年在东北师大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2年在吉林大学获法学(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城乡社区建设研究、发展社会学等,已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东亚“新发展主义”研究》《“单位共同体”的变迁与城市社区重建》等学术著作。

文章目录
村落过疏化与乡土社会的衰落
  • (一)村落过疏化的发生
  • (二)村落过疏化的后果及性质
村落过疏化与乡土公共性危机的表现
  • (一)村落共同体内部自生公共性的危机
  • (二)以政府为载体的“公助系统”的危机
  • (三)村落价值认同的式微
过疏对策与乡土公共性的重建
  • (一)经济对策:从单一的经济开发,到内在的开发策略
  • (二)人口对策:地域振兴主体的多元选择
  • (三)文化对策:由重视物的开发到精神价值的重构
  • (四)组织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