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我国转型期的不确定感与医患关系:文化心理学的视角

作者:
杨芊 梁闰 董恒进 潘杰
出版日期:
2017年12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26451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3辑
摘要:

在中国,患者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事件较为突出,严重影响医疗生态,已成为转型时期的公共危机问题。国内外对医患问题的信任研究较多,但机制研究较少;医方干预研究较多,但患方干预研究较少。我们研究发现,患者及其家属有时会出现寻找“替罪羊”的心理:通过将自己的不幸遭遇归咎于医生,来解释为何患者会遭受病痛折磨,从而提高掌控感。本文采用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科学实验的方法,从宏观医疗市场、中观媒体报道文本以及微观疾病本身特质等不同层面进行实证研究,来为这一机制寻找科学证据。在此基础上依据文化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进行讨论,为转型时期紧张的医患关系提供心理学的解释,并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转型期医患关系文化心理学不确定感

作者简介:

杨芊: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讲师。

梁闰: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硕士研究生。

董恒进:浙江大学医学院卫生政策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教授。

潘杰:1983年生,四川成都人,经济学博士,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讲师和西部农村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从事卫生政策与经济研究。任教川大前,曾在2009-2012年担任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在《Health Economics》《China Economic Review》《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卫生计生委、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等资助的科研项目10项。

文章目录
·我国医患关系问题现状
·信任角度的医患研究和前移的视角
·基于文化心理学视角的医患关系研究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