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风险及其防范

作者:
童星 张海波
出版日期:
2012年3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字数:
25211字
所属图书:
中国应急管理:理论、实践、政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如果说自然灾害主要源于危险源和社会脆弱性的话,那么社会安全事件则主要源于社会转型与发展中所带来的社会风险,包括社会目标单一、社会结构失衡、利益关系失调、社会矛盾增生。当前,我国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往往同邻避型设施、劳资关系冲突以及大量的社会基层矛盾相关。处理好这些问题,协调好这些关系,把冲突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缓和社会矛盾、化解社会风险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鉴于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面广量大,本课题组集中研究了邻避型群体性事件治理、工伤事故引起的劳动关系纠纷规避以及基层社会矛盾的化解等三个问题。
关键词:

应急管理群体性事件社会风险风险治理

作者简介:

童星:男,1948年8月出生于江苏南京。现任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社会风险研究基地主任。兼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社会学会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理事、江苏现代民政研究院院长、江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社区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城市应急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南京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社会改革与对策等。专著或主编著作有《社会转型与社会保障》(2007年)、《交往、适应与融合》(2010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2011年)、《中国应急管理:理论、实践、政策》(2012年)、《创新社会管理》(2012年)等10余本。主编或参与编写教材《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997年、2002年、2007年、2011年)、《社会保障与管理》(2002年)、《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2003年)、《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2008年)等近20本,主编《公共管理高层论坛》(每年两辑);发表重要中文期刊论文近300篇。

张海波:男,1978年生,管理学博士。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社会风险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员,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驻院学者,清华大学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兼职研究人员。1997年进入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2001年获南京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法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应急管理、社会管理、社会保障、跨学科研究方法,风险与危机管理等。已出版著作多部,有《中国应急管理:理论、实践、政策》《中国转型期公共危机治理》《公共安全管理:整合与重构》《灾害与公共管理》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有《应急响应中的突生组织网络——鲁甸地震案例研究》《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安全治理与应急管理》《全面改革窗口期的信访制度改革》等。

文章目录
重视规避型群体性事件及其治理
  • (一)规避情结含义
  • (二)我国规避型群体性事件现状及分析
  • (三)规避型群体性事件治理战略框架构建
基于时间向度的劳动风险防范
  • (一)劳动风险的时间向度分析
  • (二)应对工伤风险的实践
  • (三)工伤风险的时间向度分析
基层社会矛盾的整合化解
  • (一)完善信访机制,提升信访实效
  • (二)充分发挥调解功能,增强调解能力
  • (三)加强法制宣传,增强诉讼机制的矛盾化解能力
  • (四)加强多种社会矛盾化解渠道的对接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