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环境保护语境下的草原生态治理——一项人类学的反思
作者:
张雯
出版日期:
2014年9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字数:
19489字
所属图书:
中国环境社会学(第二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09.352-372
陈涛
崔凤
摘要:
本文在关于环境保护主义的人类学讨论基础上,提出环境保护主义作为一种话语或表征,不仅反映人们对客观环境状况的关注,也赋予了新世纪以来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草原生态治理政策以极大的合法性,从而推动了基层牧民的牧业生产从“定居放牧”到“舍饲圈养”的剧烈转变。然而通过内蒙古中西部S苏木B嘎查的民族志,我们发现政府主导的禁牧舍饲的生态治理政策并不符合基层牧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和对环境的理解,因此也受到了他们的普遍不满和抵抗。这种上下的矛盾反映了后工业社会和环境保护语境下“自然脱嵌”的新形式。
关键词:
抵抗
人类学
脱嵌
环境保护主义
禁牧舍饲
作者简介:
张雯: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社工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海洋社会学、环境社会学。
相关报告
脱嵌型资源开发与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困境——基于四个关系性难题的探讨
家户视角下的农业现代化
村庄权威与集体制度研究综述
云南“过桥米线”研究绪论
全球化、都市化与文化变迁
家庭继替的区域类型差异
寻找人类美好家园:马克思的求索
地势、民族志和“本体论转向”的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与女性文化考察
21世纪国内有关维吾尔族女性的研究
文章目录
·
人类学对环境保护主义的讨论
·
草原生态治理的话语实践
·
春季禁牧期间的舍饲圈养
·
牧民们的行动和话语抵抗
·
结论 “自然脱嵌”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