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茶馆”社会与政治:作为日常生活的公共领域

作者:
宋亚娟 张潮
出版日期:
2016年1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11106字
所属图书: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十七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伴随现代社会原子化和个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公共性”问题日益成为显学。也许哈贝马斯描述的18世纪欧洲咖啡馆仍是理想之境:自由、平等、开放、包容是它的特点,也是其魅力所在。在那里,社会分层暂时消弭,每个人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无论熟悉还是陌生,均具有权利与他人对话,平等地参与公共讨论(哈贝马斯,1999)。也许我们还憧憬着19世纪美国城市的酒吧(Duis,1999),就像是一个俱乐部,上演着普通百姓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在那里,人们约会、聊天、抽烟、欢笑,争论、探索道理、夸夸其谈,唱歌、跳舞、拉琴、讲故事,寻找知音、结交朋友,买卖东西,寻找工作,兑换支票等。随着现代化的演进、市场和消费主义的兴起、个人主义的发展,以及国家基础性权力的加强,关注“公共性”问题的学者,从西方城市发展史的研究中得出极具警示性的发现: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哈贝马斯,1999),公共人的衰落(Sennet,1978),美国社区公共性和社会资本的衰退(Putnam,2001)。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宋亚娟:宋亚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区治理、志愿服务。

张潮:通信作者, 管理学博士,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是公共传播、 非营利组织管理与社会政策。

文章目录
路径 新文化与微观视角
  • (一)新文化、新视角
  • (二)小空间、大社会,小人物、大历史
·理论 重新认识公共领域
变迁 茶馆里的“国家与社会”
  • (一)国家政权在“茶馆”里的演进
  • (二)茶馆里“地方社会”对“国家”的抵抗
启示 地方社会的研究与实践
  • (一)理解地方社会
  • (二)尊重地方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