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加强上海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嘉定农民出租房“物业式托管”经验值得借鉴

作者:
梁波 张海东
出版日期:
2020年12月
报告页数:
6页
报告字数:
4453字
所属图书:
特大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如何从体制机制上创新社会治理,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自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上海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的要求以来,上海积极探索构建了一系列的重要政策,以提升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的能力与水平。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面对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等日益增长的矛盾与现实压力,上海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人口结构的优化调控,既保证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又保证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秩序。为此,上海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基层政府,结合自身实际,大致都提出了诸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公共服务优化、强化外来人口信息与治安管理、加大拆违与整治群租的行政管制等方案,试图实现人口规模的合理控制与结构的优化调整目标。作为一种较具创新价值的治理实践,嘉定区安亭镇赵巷村在农民出租房管理方面已开启的经验探索,毫无疑问能够为全市加强人口结构调控以及城郊、城乡接合部的社会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关键词:

上海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农民出租房物业式托管

作者简介:

梁波:时任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现为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张海东: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从事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研究、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问题研究。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等,在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社会不平等问题领域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译著)20余篇/部。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社会质量研究:理论、方法与经验》(2011)、《上海社会质量研究(2010~2013)》(2016)等。发表的论文包括《城市居民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态度研究》(《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4期)、《社会质量研究及其新进展》(《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3期)、《城市居民疏离感问题研究——以2010年上海调查为例》(《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4期)等。

文章目录
“物业式托管”:嘉定区赵巷村的治理创新
  • 1.赵巷村的“物业式托管”经验
  • 2.“物业式托管”的创新意义与价值
  • 3.“物业式托管”模式的支撑条件
  • 4.“物业式托管”模式的局限性
·适度推广“物业式托管”模式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