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20年中国企业使用灵活用工的形式与岗位分析

作者:
杨伟国 吴清军 张建国 汪建华 陈雯
出版日期:
2020年12月
报告页数:
29页
报告字数:
12354字
所属图书:
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了解了我国企业当前使用灵活用工的总体状况后,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其具体实践形态。企业主要采取哪些类型的灵活用工?哪些岗位更有可能采取灵活用工的形式?企业最希望通过灵活用工获取哪些类型的人才?本文将报告我国企业当前使用灵活用工的形式、岗位和人才需求,并进一步呈现不同类型企业在上述三个方面的差异(包括企业所在地、行业、企业性质、是否为平台型企业、业务区域范围、规模六个相关性较强的变量)。

关键词:

企业人才需求灵活用工岗位分析

作者简介:

杨伟国:汉族,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就业理论与政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及技术、战略人力资源审计、战略人力资本管理、劳动与雇佣法经济学等。兼任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力资本审计研究所所长、德国劳工研究所(IZA)研究员等。先后任职于商务部(原外经贸部)、深圳海王集团、中国南光、南光捷克(布拉格)、中国光大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出版《转型中的中国就业政策》、《战略人力资源审计》(第1、2、3版)、《人力资源管理》(第10版·中国版)、《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指数:原理与应用》、《劳动力市场政策评估国际手册》、《战略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版)、“中国人力资源审计”报告系列等著作20多部;在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150余篇。

吴清军:汉族,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同年入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现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人大-罗格斯全球劳动与雇佣中心中方执行主任。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和平台用工管理、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等。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在国家权威与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著作1部,参与出版书籍6部。目前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劳动关系分会副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人力资本服务分会秘书长。

张建国:人瑞人才科技集团执行董事、主席兼行政总裁,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历任华为公司首任主管人力资源副总裁、北京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中华英才网CEO,拥有二十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曾组织参与《华为基本法》的编写,负责搭建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出版《薪酬体系设计》《绩效体系设计》《职业化进程设计》《灵活用工——人才为我所有到为我所用》《经营者思维——赢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部人力资源管理书籍。

汪建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当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劳动问题比较、劳动关系治理、劳工政治、灵活用工等。

陈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助理教授,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理论与创新创业。

文章目录
企业使用灵活用工的形式
  • (一)短期用工、劳务派遣仍是主流,但依托专业化服务的灵活用工形式(如人才外包)是一种新的趋势
  • (二)沿海发达地区相对更多使用人力资源外包和短期用工,非沿海发达地区相对更偏向于使用劳务派遣和业务外包
  • (三)制造业相对更倾向于使用劳务派遣和业务外包,更少使用短期用工;传统服务业更倾向于使用众包和人才外包
  • (四)国有企业相对更倾向于使用劳务派遣和业务外包,民营企业更倾向于使用众包,外资/港澳台企业更倾向于使用人才外包
  • (五)平台型企业相对更多使用人力资源外包和众包,非平台型企业相对更倾向于使用劳务派遣
  • (六)业务范围广的企业相对更倾向于与机构合作,业务范围小的企业则相对更倾向于与个人合作
  • (七)大型企业相对更倾向于与机构合作,小微企业相对更倾向于与个人合作
企业使用灵活用工的岗位
  • (一)当前企业灵活用工的岗位主要集中在一般性技能、低协作和基础性岗位,但也有27.51%的企业在技术性、专业性岗位使用灵活用工
  • (二)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相对更倾向于在专业性、技术性岗位上使用灵活用工,而非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更倾向于在普通工人岗位使用灵活用工
  • (三)制造业、传统服务业相对更倾向于在一线生产岗位上使用灵活用工,现代服务业、制造业更有可能在技术性岗位上使用灵活用工
  • (四)国有企业相对更倾向于在基础性和技术性岗位上使用灵活用工,民营企业更倾向于在销售、运营类岗位使用灵活用工,外资/港澳台企业更倾向于在客服、审核、行政、人力、财务、法务等岗位使用灵活用工
  • (五)平台型企业相对更倾向于在客服、审核、销售、运营类岗位上使用灵活用工,非平台型企业更倾向于在技术性岗位上使用灵活用工
  • (六)企业业务区域范围越广,越倾向于在专业性、技术性岗位上使用灵活用工;企业业务区域范围小的企业则更倾向于在一线生产岗位上使用灵活用工
  • (七)大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相对更有可能在专业性、技术性岗位上使用灵活用工,而中型企业更倾向于在基础性岗位上使用灵活用工
企业使用灵活用工的人才需求
  • (一)除基础性人才外,有近2/3的企业期望通过灵活用工获取专业性、技术性或高层次人才
  • (二)非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对技术性、高层次人才需求相对较高
  • (三)制造业对基础性和技术性人才灵活用工的需求较高,传统服务业对基础性和基层管理人才的需求较高,现代服务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较高
  • (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灵活用工需求相对较高,外资/港澳台企业对基础性人才的需求较高
  • (五)平台型企业对中低层次人才的灵活用工需求相对较高,非平台型企业则对高层次和技术性人才需求较高
  • (六)在港澳台及海外有业务的企业,对一般层次人才的灵活用工需求更高
  • (七)大型企业更希望通过使用灵活用工获取普通人才,小微企业更希望以灵活用工的形式与专业技术人才、高层次人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