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外合作办学场域的出现

作者:
出版日期:
2021年1月
报告页数:
31页
报告字数:
27034字
所属图书:
中外合作办学:组织场域及运行逻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当内需、外供条件具备,中外合作办学就适时出现了。从零星出现到成规模涌现,从个案式特批到规范性审批,从多种任意办学形式到有规则办学形式,中外合作办学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不同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办学场域,并开始有了自己的结构和规则,成为一个制度化的办学领域。本章就是对这一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分为三节呈现。第一节追溯最早的三种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只有第三种之后成为主流的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前两种都被边缘化了。第二节描述国家在中外合作办学成规模出现后,对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努力。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同和界定成为中外合作办学场域获得政治和行政合法性的关键,同时,国家的规范要求并不能被办学实践完全接受,其中一部分成为实践中发生作用的规范,另一部分则被实践弃置一边,只停留于纸面上。第三节描述早期进入中外合作办学场域的教育行动者及其形成的结构特征,根据理论提出假设,并用实证资料予以证实或证否。

关键词: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合作办学教学质量办学场域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中外合作办学的早期闯入者
第二节 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场域的规范化
  • 中外合作办学成为行政管理的客体
  • 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界定
  • 中外合作办学场域的规范化特征
第三节 中外合作办学场域的结构
  • 研究假设与数据方法
  • 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