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国有企业中的不稳定劳动与二元劳动体制的兴起——基于对四家国有企业的比较分析

作者:
贾文娟
出版日期:
2019年5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字数:
18387字
所属图书:
回归劳动:全球经济中不稳定的劳工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国有企业是免受资本弹性积累与不稳定劳动大潮影响的“避难所”吗?通过对位于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4家国有企业的多个案比较研究,本文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本文发现,尽管这4家国有企业的生产模式各不相同,但都采取了二元劳动体制,即国有企业职工被人为地分为两个劳动群体。一方面,正式职工与企业签订了长期劳动合同、收入相对较高、享受五险一金、福利待遇较好,甚至持有企业股份,处于后单位制、父爱主义或选择性放任的劳动体制下;另一方面,非正式职工则未与企业签订合同(或仅签订短期合同)、工资收入相对较低、享受少量或不享受企业福利待遇,处于更为简单和专制主义的劳动体制下。随着编制内人员数量的缩减,多数国有企业雇员也将成为不稳定劳动力大军中的一员。
关键词:

国有企业不稳定劳动二元劳动体制

作者简介:

贾文娟:中山大学社会学博士,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生(2011~2012年),上海市晨光人才(2017~2019年),现为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劳动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在《社会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社会》《开放时代》《探索与争鸣》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数篇,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专著《选择性放任:车间政治与国有企业劳动治理逻辑的形成》获第三届中国社会学会年度好书推荐(2017)。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四家国有企业的劳动生产模式的比较
  • 1.TY厂:人工协调与入厂包工
  • 2.ZG厂:技术控制与劳务派遣
  • 3.DL公司:农民工与精益—刻薄生产体制
  • 4.LQ公司:项目制与建筑包工
国有企业中的二元劳动体制
  • 1.国有企业二元劳动体制
  • 2.工人分层与分治的标准
·国有企业劳动体制变迁的动力
·讨论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