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城市基层治理中协商的困境

作者:
闵学勤 陈丹引
出版日期:
2021年12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3167字
所属图书:
通往协商:城市基层治理的实证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所有讨论协商的民主理论中,几乎没有人告诉我们协商实际上是什么。太多的协商鼓吹者满足于简单地描述一些非常一般化的程序性条件和规则。人们常常认为,只要表明通过协商机会和获利公民数量最大化的方式满足政治平等的要求就够了。公民共同承诺通过公开商讨来解决集体事务,并且肯定那些建构了公民间自由公开讨论框架的机制是合法的。对于偏好多元的公民来说,平等的自由协商程序正是政治秩序合法性的来源。我国目前民主法制建设仍存在以下差距:社会协商机制尚未法制化,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法律体系;各种协商机制无统一的标准及程序保障,各协商机制的法律法规缺乏整合性及统一性,随机性较强,无法充分保障民主协商功能的发挥。具体与基层治理实践相联结,在缺少常态化协商机制的大背景下,要勾勒出一幅社区协商的完整图景还为时过早。即使是在协商的理性功能、教化功能,以及它内在的正义价值导向都已被大多数人认同之时,全球范围内对协商的合法化、操作化和平台化运作仍处于试验阶段,而且在中国语境下面对基层治理的现状和问题,在社区全面推行协商制仍有一些瓶颈需要突破,仍有一些障碍需要逾越。
关键词:

城市基层治理协商共同体协商困境

作者简介:

闵学勤: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妇联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江苏省政协委员,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社会学、公共社会学和社会统计学,长期致力于中国城市治理研究。出版有《感知与意象——城市理念与形象研究》《城市人的理性化与现代化》等专著,并在《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社会》《开放时代》《江苏社会科学》《广东社会科学》《江海学刊》《浙江学刊》《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等一流及核心刊物上发表近80篇专业论文。

陈丹引: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社会学、公共社会学、网络社会学和计算社会学。在《社会发展研究》《中国青年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发表数篇专业论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协商的不平等性
第二节 协商的团体困境
  • 沉默困境
  •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共识困境
  • 压制差异的批评
第三节 协商的规模困境
  • 协商的效率问题
  • 全员参与可能性